您的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本馆介绍

中山纪念图书馆​基本介绍

中山纪念图书馆成立于1935年,是中山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现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原市图书馆于2011年经中山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兴中道原址拆除重建。新馆采用宋庆龄先生题字“中山纪念图书馆”,项目投资4.82亿元,建筑面积72067平方米,地下二层(含夹层),地上七层,目前拥有馆藏342万册/件,阅览座位2000个。中山纪念图书馆定位为市民大书房、城市会客厅、文化休闲驿站以及文献资源中心、知识媒体中心、信息资源交互平台、青少年阅读体验基地。2014年12月新馆动工建设,2017年9月建筑主体封顶。2019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对市民开放。

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建筑外观以“一本打开的书”为设计理念,建筑内装体现岭南特色、蕴含中山元素,是融艺术性、时代性、图书馆功能性为一体的现代建筑,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便民四大理念。为增添图书馆的艺术气息,营造高雅的阅读氛围,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唐小禾等任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壁画金奖获得者唐晖教授、韩晓冬博士等组建创作团队,为图书馆创作了多组艺术作品,如外立面装饰《中山寻踪》、孙中山读书像、中庭壁画《香山先贤》、音乐图书馆浮雕《平湖秋月-弦歌雅意》、休息厅壁画《岭南天地》、景观飘台装置《阅》、《竹简-传承》等。

新馆主要体现把空间给予读者的理念,以开架为主要服务方式,实现藏、借、阅、咨询、管理一体化。截止2021年底,馆藏总量达342万册/件,年订中外文印刷型报刊2000份。馆内设有社科文献区、文学文献区、自科文献区、报刊阅读区、儿童阅读空间、青少年阅读空间、工具书文献区、多媒体阅览、自助图书馆等文献借阅区,以及音乐图书馆、视障阅览室、原典馆、香山文献馆、孙中山文献馆、政协文史资料馆、古籍书库等专题文献馆,开设有孙中山书房、翰墨馆、书吧、创意馆、童趣馆等多个特色活动空间以及展厅、报告厅、综艺厅、培训室、研讨室、会议室、视听室、HIFI室、录音室等十余个专业厅室,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讲座展览、艺术欣赏、国学教育和数字化信息以及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文化信息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功能上,实现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的有机结合,新馆全面应用网络化信息技术,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拥有网络信息点2000个。公用计算机143台,可供读者上网、浏览数字资源。遍布全馆的图书借阅机、有声图书墙、电子阅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视听设备、耳机森林等,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新馆实行智能化、自助式管理和服务,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人脸识别技术,文献自动分拣系统、自助服务设备,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文献信息服务,读者可以全自助式办证、借还书、续借、书目查询等,图书归还通过自动分拣系统实现图书分类上架管理。

中山纪念图书馆创新网络服务方式,如开展“爱阅有约”快递到家、爱阅网借(网上“市民选书 政府买单”活动)、自助转借、支付宝免押金借阅服务等成为阅读惠民新模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全智能客服系统能实现网络和微信平台实时回复读者的咨询以及可留言咨询。

中山纪念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服务。现有数字资源数据库58个,总容量逾590TB,内容涵盖电子书报刊、学术论文、专利标准、影视音乐、考试培训、英语学习、少儿阅读等,全部资源整合在中山市e启阅数字资源平台上,可在本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凭读者证免费阅览,能极大地满足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

中山纪念图书馆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创建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阅读品牌。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阅读特点,推出了“大榕树下”、“凤凰花开”、“人文香山”等不同品牌的系列阅读活动,建立起全方位分级阅读体系。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山纪念图书馆一直秉承“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不断开创服务方式、大力开展全民阅读,为“书香中山”建设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青少年阅读空间

青少年阅读空间2

儿童阅览区

图书馆夜色

文献阅览区1

文献区2

原典馆

有声图书墙

中庭1

中庭

自助办证借还书机

文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