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阅读网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精心打造的用于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展示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成果、分享交流工作经验的重要窗口。全民阅读网的宗旨是致力于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倡导全民阅读,引领阅读方向,努力建设书香中国。
本期,我们继续推荐全民阅读网推荐的优秀图书。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作者:杨素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24
索书号:I253/662(小榄图书馆);I253/350(南头图书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图书馆对人类精神生活和知识传播重要性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在西安碑林区挂职期间主持图书馆建设的真实经历,深入探讨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书中不仅记录了图书馆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还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观察,传达了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栖息地的独特意义,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实证数据和个人故事,使得书籍不仅在理论上有深度,更在情感上与读者形成共鸣。
此外,书中还描绘了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困难,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坚持和努力,最终实现理想中的“图书馆”。她的故事不仅是对知识传播的执着,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也是对公共空间价值的深刻理解。
《琐言赘语》
作者:李孝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4
索书号:K248/483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李孝悌的文化史代表作,揭示明清以来文化、城市与思想的多个面向,展现隐藏在城市深处和历史尘埃里的生活真相。
全书内容横跨五百多年的历史,从明代洪武年开始延续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涉及城市社会、思想启蒙与文化等多个议题,为了解明清以来的近代中国,提供了有趣的细节。作者运用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立足于御制文集、经世文编、戏曲民歌等材料,通过“志怪笔记”“历史掌故”“城市风貌”等主题,呈现了帝王、士人、知识分子以及下层群众的众生相,构建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
《沧海波澄》
作者:叶嘉莹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24
索书号:I207/152(南头图书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叶嘉莹先生的演讲实录,以自己创作的诗词为主线回顾了九十余年的人生旅程。她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心路历程,包括北平的生离死别、台湾的自色恐怖、海外的丧女之痛等。在多舛的命运中,她以诗词为精神寄托,渡过了人生苦海中一次又一次的劫波,最终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苦难的反思与超越,展现了通过诗词获得内心宁静与力量的过程。
《听漏》
作者:刘醒龙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24
索书号:I247.57/29807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考古和青铜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出士的青铜重器九鼎七簋的神秘故事。专家马跃之因一封甲骨文预警信重回青铜器研究现场,主持九鼎七簋课题组,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人心之复杂远胜器物。随着听漏工曾听长的出现,谜团逐渐揭开,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小说通过多条叙事线索,连接了楚学院的专家学者、民间考古爱好者、听漏工和盗墓贼等不同身份的人物,展现了他们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和情感纠葛。刘醒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挣扎,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性的本质。
《拥抱无人机时代》
作者:樊邦奎 李云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年:2024
索书号:V27/200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为青少年读者设计的科普书籍,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以科学家的视角为小读者们讲述无人机的知识,具体包括:无人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工作原理、类型及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及对无人机未来的展望。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小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无人机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
《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
作者: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4
索书号:K928/403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人文与发展多样性的科普图书。全书以长江经流的五大地域为主线,通过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生动的叙事风格,从生境、生物、生活三个维度,将长江流域的116个重要地点、68个经典物种、18幅人文画卷有机地串联起来。既讲述了在地壳运动、气候特征的影响下长江各区域形成的独特地貌特征,描摹出不同流域壮美辽阔、险峻特别的地理景观;又展现了在一方水土之下孕育的丰富物种及人文风光。让读者品读间,便身临其境,畅游雪山草原、险隘洞涧,与鹤共舞、与兽同行,流连忘返间,依旧不忘去思考、去探索守护它们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在思想聚焦与发散之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学会探索、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方式。为读者营造出一段富有深度、颇具思考的长江之旅。
7.《狐狸有九个想法》
作者:王族橙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24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新疆97种动物的描绘,展现了它们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智慧。书中不仅记录了动物的外形、习性和生存环境,还通过丰富的故事和牧民谚语,探讨了动物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体现了游牧文明的延续。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动物生命的直接和裸呈,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书中涉及的动物包括狼、鹰、骆驼、马、黄羊等,它们在新疆的雪山、沙漠、草原等不同环境中,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生存法则和精神风貌。
8.《蹄兔非兔 象鼩非鼩》
作者:张劲硕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年:2023
索书号:Q95/2021
内容简介:
这是张劲硕博士的一部科普文集,主要探讨了人们对动物世界的常见误解,引导读者形成勇于质疑、认真求证的科学态度。书中通过生动的例子,如“蹄兔非兔,象鼩非鼩”,帮助读者重新审视动植物世界,打破传统认知,重新认识那些被认为熟悉的动物“。
本书荣获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内容涵盖动物学知识,特别是那些“我们弄错了的动物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动物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作者结合现代科技如DNA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许多被长期误解的动物分类知识,旨在告诉读者既要努力汲取知识养分,同时也要保持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
9.《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的倔强》
作者:田玉彬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4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解读了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背景、画面细节及人物故事。此画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的唯一传世之作。画作以连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韩熙载为避免后主李煜的猜忌,在家中设宴行乐的场景,生动再现了一场看似“歌舞升平”,实则“危机四伏”的夜宴。画面本身以屏风为界,分为五段场景:琵琶演奏、集体观舞、宴会休憩、独自赏乐、送别宾客。书中通过分析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场景布置,再现了南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气蕴。
10.《天著春秋》
作者:王树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4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等十场古代大战,展现了夏商周至春秋千年间的历史进程,这些战争不仅是军事冲突,更是文明发展的转折点,深刻影响了华夏文明的进程。书中重现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还深入探讨了文明与社会发展背后的逻辑,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书中还描绘了君王、武士、哲人和农人等不同阶层的生活,通过丰富的史籍文献和文学典籍,诠释了古代中国的治国方略、哲学理念、传统礼俗和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