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好书”于2025年4月23日在太原“春风里·中国好书发布会”上揭晓。2024年度“中国好书”共有42种图书入选,其中,年度荣誉图书2种,主题出版类8种,人文社科类9种,文学艺术类9种,科普生活类3种,少儿类11种。另有20种图书入围2024年度“中国好书”。
人间最美四月天,书香浸润好时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阅读是最美的姿态,而一本好书,则是心灵最好的陪伴。本期,我们精心遴选2024年度"中国好书"上榜及入围的十部佳作,涵盖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并重的主题出版、洞察社会变迁的人文社科、展现艺术魅力的文学创作、启迪科学思维的科普读物。愿这份书单成为您阅读旅程的指南,在文字中遇见智慧,在书香里收获成长。翻开书页,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
作者:聂震宁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G252/294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饱满的阅读之书。它以厚重的资料、绵长的行迹,更以真切的故事,书写了作者对阅读的虔诚与笃信,记录了全民阅读伴随中华儿女不断提升自我、共同进步的温馨历程。遍访天南海北,亲历重镇远乡,作者用对全民阅读胜景的摹写,展现了万千读者对阅读的相同热爱,显示了全民阅读参与者的具体形象,还原了祖国南北在在处处的郁郁书香。
《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
作者:邱泽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C912.1/2464
内容简介:
数字连接给了每个人连接世界的机会,也让人们的社交从此不同。运用数字媒介,理论上,一个人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建立联系。即使如此,人们的社交关系依然只有四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生活关系。当然,每一类关系都有着异常复杂的维度。删繁就简,《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在每一类关系中选择了四类典型场景,用案例呈现场景,在场景中捋出案例内含的社交关系重构,探讨数字社交带来的社会关系革命——从个体围绕社会的社交转向个体汇聚关系的社交。
《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
作者:张国刚
出版社:大有书局
索书号:G115/47
内容简介:
从古琴、瓷器、京剧、国画、中餐、茶、故宫等经典国粹,到钢琴、玻璃器、歌剧、油画、西餐、咖啡、卢浮宫等西方文化与文明的重要标志与符号载体……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历史的文明,其繁荣延绵离不开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三千年来中西交流从未中断过。官方使节没有了,民间商贸关系犹存;陆上交通阻隔了,海上往来仍在。汉代张骞通西域、盛唐西域文化汇集长安、宋元时代天方海舶丝路繁荣、明清西方科技及宗教势力东来,是中西文明交流的四大高潮。
本书自先秦而至明清,自内陆而至海洋,追寻先人足迹,通过周穆王西巡、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徐光启译介西方科技著作等记载,讲述古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碰撞及相互滋养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包容自信。
《大象》
作者:杨志军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30007
内容简介:
蜿蜒的澜沧江,茂密的原始森林,见证着一个个各族人民世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小象凤凰木意外掉落悬崖,青年毛管花倾力救助,一段穿越北回归线热带雨林的寻象、救象、爱象之旅就此启程……
本书讲述失散几十年的缅桂花家族几代大象的重新汇合、迁徙北上又返回栖息地的经历。小说以诗意、优美的笔触,全面展现了云南神奇的热带雨林生态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歌颂了为保护大象、建设生态文明无私奉献的人们,凸显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宏伟愿景、不懈努力和璀璨成果。
《我的母亲做保洁》
作者:张小满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I253.7/1063
内容简介:
是谁在维系超级城市的“体面”与“洁净”?这是一群用体力劳作填满超长工作时间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在深圳这座包容万象的城市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与污渍、垃圾为伴,支撑起城市文明对整洁细节的无限追求。作者的母亲就是城市保洁群体中的一员。他们落脚城市的初衷是如此相似,一路走来的人生又与时代发展的轨迹紧紧捆绑。他们在深圳寻找自己的生存缝隙,很清楚自己在整个阶层划分中的地位,用一种贬低自己的语气谈论着他们所做的工作。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却总是处在城市生活的边缘,城市的“整洁”“舒适”“便利”几乎与他们无缘。而他们身上所承载的命运本质,其实也映照着绝大多数的我们。
《去老万玉家》
作者:张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28029
内容简介:
此书描写了大变局将临的19世纪末:从广州同文馆回半岛探亲的青年舒莞屏,回程突遇风暴,借轮船延误之期完成恩师重托,前往声名远扬的万玉大营,由此开启步步惊心之旅。从热血沸腾的崇拜到摧肝裂胆的悲绝,从无法抗拒的诱惑到深冤凝结的仇雠,九死一生,舒莞屏最终冲出魔窟罗网。
这是一个韧忍和藐视、周旋和看破、决绝和撞碎的青春故事,一部艰难完成的世纪骄子传奇,一场迟迟到来的男子成人礼。
《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
作者:陈水华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J212/137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突破性地解读中国画的图书,亦是部鸟类学家的跨界之作。作者以自身的进化论美学理论和西方艺术史的视野,不仅深入解读了宋代花鸟画形神之兼备,更进一步阐述了其中体现的画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阅读宋代花鸟画的大门。全书分风格、道统、法度、传承四个章节,以最具“写实精神的宋代花鸟画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绘的鸟类进行了穷尽式统计、品类鉴定、尺寸测量,并对涉及的每位画家和每幅画作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述让读者不仅了解宋代花鸟画的艺术之美,更可感受中国博物学取得的辉煌成就。
《故色中华:中国色彩十二题》
作者:陈彦青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分类号:J0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学术著作。作者从数百部典籍中梳理出颜色的历史流变,结合历代书画、器物等实物佐证,并与当代色彩实践进行对照,兼具学术严谨性与直观呈现。全书通过十二个专题,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建构过程、在生活与艺术中的多维表现,并探讨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应用中的现实问题,从而搭建了一个从视觉审美到文化精神的完整体系,生动还原了中国人独特的色彩传统与智慧。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
作者:孙小淳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书号:N092/171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科技通史,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特征,并放眼世界发展的大背景,揭示中国重要发明与创造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同时,作者以丰富的历史事实和明确的逻辑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起源、发展和转变。从四大发明到农业、医学、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具体实例,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的精神内核和方法论,展示了科技如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本书强调了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性,通过深入分析古代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背景,揭示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哲学等多元因素的复杂互动。
10.《空城纪》
作者:邱华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分类号:I247.53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最新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以诗意语言和绚烂想象回到渺远的西部世界,重寻龟兹、尼雅、楼兰、敦煌、于阗、高昌等西域古城的历史传奇。在作者的笔下,六座古城在故事中复活,一座座废墟还原成宫殿城池,一个个人物从魏晋汉唐史书,从壁画雕塑中走了下来,他们有了生命、有了表情、有了冷暖,他们的生命被瞬间照亮,鲜活的历史人物让位于那些脆薄的窸窣的声音,远古的精神依靠自己充沛的力量矗立起来。
本书以蕴含中华文明密码的历史事物为线索,穿插多种视角,讲述神秘遥远的西域故事,复原了一段段被风沙和时间掩埋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