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讲 人: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单位:中山市中山图书馆
协办单位:中山商报
赞助单位:中山市纯儿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时 间: 2011年4月23日
地 点:中山市中山图书馆三楼综艺厅
主讲人介绍: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艺批评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审评委兼评委会秘书长。2010年获得全球青年领袖(2010 Global Youth Leadership)称号。主要学术方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兼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
讲座提要: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都有“通而为一”的大境界,不过多数时候被过重的现世关怀遮蔽了而已。王国维说,“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确实,设若眼界困于现世得失,或为世俗之心所累,文学的格局、气象势必越来越小,直至趋于庸常。但我们在曹雪芹、鲁迅、张爱玲这样一些作家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的另一种传统:它们不仅是关怀现实、面对社会,而是直接以自己的良知面对一个心灵世界。中国文学一直以来都缺乏直面灵魂和存在的精神传统,作家被现实捆绑得太紧,作品里的是非道德心太重,因此,中国文学流露出的多是现世关怀,缺乏一个比这更高的灵魂审视点,无法实现超越现实、人伦、国家、民族之上的精神关怀。这个超越精神,当然不是指描写虚无缥缈之事,而是要在人心世界的建构上,赋予它丰富的精神维度——除了现实的、世俗的层面,人心也需要一个更高远、纯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