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历史小说中的虚与实——《双枪将军马坤》创作体会(第376期)
主 讲 人:董守良(沈阳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客座教授,资深记者)
主办单位:中山市中山图书馆
协办单位:中山商报
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时 间: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晚8点
地 点: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东区竹苑文竹街3号即竹苑壹加壹商场侧直入100米)
主讲人介绍:
董守良,河南淇县人,成长于湖南湘潭。加拿大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比较文学博士学历。1973年底考入湖南广播电台,任播音员。英国广播公司BBC退休记者。1992年在阿尔伯塔大学完成比较文学博士资格答辩,研究方向为中国与英国历史小说比较。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播讲的广播长书《大刀王五闯浏阳》曾获湖南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二等奖及全国第一届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三等奖。从事“双枪科恩(即马坤)”研究有21年。
讲座提要:
孙中山一生曾多次身临险境,每次都在保镖的护卫下化险为夷。在他的保镖中,加拿大籍犹太人保镖莫里斯•科恩的经历尤为传奇。1922年,支持中国革命、敬仰孙中山的科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保镖,并起了个中国名字——马坤。由于他善使双枪,且枪法极准,因此得了个外号——“双枪马坤”。凭借这对双枪,马坤多次救孙中山于不测。同为加拿大人,白求恩在中国妇孺皆知,但孙中山的犹太副官马坤却鲜为人知。近日北京出版了《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一书,填补了这一历史记忆的空白。而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董守良先生,正是此书的作者之一。
历史小说《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讲述的是一位比白求恩更具传奇色彩的加拿大人——莫里斯•科恩(中文名马坤)——他不但是孙中山的贴身卫士,而且还参加过北伐和抗日战争,是神秘的国军少将、中国抗日胜利勋章获得者、海峡两岸的座上宾、鲜为人知的亲华犹太人。此书出版发行后,在中国和加拿大深受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好评。
好的历史小说既不能全部是历史真实,也不可以全部虚构。“七实三虚”相辅相成,概括了历史小说的特征。为了查证马坤的“七分实事”,作者及时遍访能够查到的重要当事人,比如陈立夫、黄苗子和奥尔兹伯格等;查找档案和报纸资料,发掘新的信息;采访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专著。按照历史的真实来设计和组织安排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为了在不影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作者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采取“三分虚构”手法,既采用传闻中的精彩片断,又辅之以虚构想象,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使本书可读性更强。
周末来香山讲坛,听从加拿大远道而来的董守良先生亲身谈创作经历,感受其21年收集素材的艰辛。走进作品,追寻科恩在中国的足迹,揭开这位双枪传奇人物的神秘面纱,加深对那段历史时期伟人孙中山身边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推荐阅读:
《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董守良,谭元亨著,西苑出版社2012年版。
公益讲座,免费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