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自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至今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48处。 这48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祠堂17处,寺庙9座,传统民居8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处,军事建筑及设施2处,码头、名人故居、古道遗址、其他古遗址、医疗卫生建筑、宗教建筑、典型风格建筑、井泉和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1处。 据了解,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9月开始以来,在完成组建机构、落实经费和人员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后,日前正式进入实地开展文物普查阶段。此次文物普查的任务是,摸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历史建筑、碑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工业遗产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和保存情况。对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除做好调查登记外,还要进行拍照、测绘,评估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今后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准备。对保存比较集中、完好,具有重要保护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古建筑群、古村落和古街区要重点调查,为申报历史文化街区、村落做好准备。对原已普查并登记的文物进行核实,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已遭破坏或损毁的不可移动文物,要调查遭破坏或损毁的原因并如实登记。 具体普查内容是,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石刻以及其他文物,不包括馆藏文物和社会流散文物。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古镇、古村为重点,同时对文物保护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进行复查,了解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古镇、古村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古镇、古村的保存状况、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 这次普查任务涉及文化、发展和改革、财政、经贸、国土资源等全市十多个部门。 根据国务院和省的部署,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9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开始,到2010年12月结束,分准备阶段、实地开展文物普查工作、资料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三个阶段进行。 来源于: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