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4日一连两天,一场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牵头,市委副书记彭建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小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秘书长梁荣森,副市长唐颖及相关部门、镇区领导参与的“重量级”文化调研座谈,为我市的文化名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建设文化名城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建大文化的气度胸襟,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陈根楷掷地有声的一席话,为文化名城建设擂响战鼓。 灼热的阳光未能阻挡文化名城建设的步伐,23日下午,调研组一行顶着骄阳,马不停蹄辗转三乡镇、南朗镇、石岐区三地,深入考察了郑观应故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整体规划区域、翠亨村历史文化街区、陈氏宗祠维修工程、规划中的名人馆等项目,既察看文化名城建设的进度,又思考文化名城推进的对策。 在对当前文化名城建设有了实地观感后,次日上午,一场有陈根楷、彭建文、丘树宏、邓小兵、梁荣森、唐颖及市委办、市府办等有关部门、镇区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座谈会在市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规划局,南朗镇、三乡镇相继汇报各自负责的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与会的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纷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足音,强烈可闻。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名城,并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关乎长远的战略性工程。各级各部门对此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既要有建设文化名城的责任感、使命感,更要有紧迫感。”陈根楷从战略高度,条分缕析了文化名城建设的重大意义:中山要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拼资源拼土地不可能长远,必须靠人才、靠文化,既要硬实力,也要软实力。建设文化名城,就是要铸造文化的软实力。陈根楷进而强调,文化工作必须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与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建设文化名城,必须要有大文化的观念气度,不仅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情,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有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如何扎实有效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工作?陈根楷对有关部门提出要求:要主动、积极、有效地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有所动作,有所成效,为文化名城打造一批文化阵地。要认真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为如期达标完成文化名城创建任务夯实基础。要抓好队伍建设,通过发动社会,发动基层,创造条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吸收、引进和培养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为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要创新思路,把政府办文化、社会办文化、民间办文化多方结合,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搞活做大,为文化名城建设开拓广阔空间。要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文化服务意识,为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于: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