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3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省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全市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在听取了市文广新局相关工作进展报告后,参观了市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香山商业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代表们纷纷对我市的文化名城建设进度表示满意。 人大代表一行分为两条线路先后参观了市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香山商业博物馆、汽车流动图书馆以及市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感慨地说,“中山文化底蕴深厚,在乡村、学校、街道和城区都能看到很多历史古迹,这几年政府在保护文物古迹、建设文化场馆,特别是在普及乡村文化、街道文化、城市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中都做了大量工作,这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相称的。”广东省人大代表何荣洪认为,中山文化名城建设的硬件环境已经完善,下一步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应该广泛深入宣传创建文化名城氛围,使之深入人心。让这种思想、理念变为中山百万人自觉创建文化名城的共同行动。” 据了解,自今年年初,我市提出斥资100亿元打造八大文化工程,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陆皓东故居、郑观应故居已先后完成维修工程,并对外开放。3个镇区的文物普查工作结束,新发现79处文物,近日,我市中山纪念中学民国建筑群等13个文物点顺利通过省文物局评审,成为省级文保单位,市政府批准了特色博物馆群立项的可行性报告。在文化产业上,港口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持续发展,并将于10月8日举行国际第18届中国国际游艺机博览会暨2008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商贸洽谈会。 在“三名”文化工程建设方面,今年文广新局还将组织我市文艺骨干与珠影创作人员共同创作中山本土电影剧本《雨打芭蕉》,计划拍摄一部反映中山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农村新面貌的电影,这将填补我市原创本地题材电影的空白。原创大型歌舞《咸水谣》以及同名原创歌曲集《咸水谣》的出版制作将成为中山原创大型文艺作品的新突破。 摘自: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