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讯 我市梁氏兄弟在佛山九江大桥坍塌时,跳入滔滔江水勇救10人的事迹,虽然过去一年有余,但一位从四川来中山谋生的新中山人,却认为宣扬正义永不过期,上个月他自费出版了《我非英雄》一书,赞扬梁氏兄弟的博爱精神。 这位来自四川的人叫金世彬,做过记者、编辑,当过企业营销策划人,目前服务于西区长洲集团,另一个身份是志愿者。 营销梁氏即营销中山 昨日,记者约谈了金世彬,看到了《我非英雄》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纪实报道、新闻补充、社会热评。问及这样做的目的,金世彬指着该书的序言说“营销梁氏就是营销中山”。 金世彬说,2003年10月,他得知中山边检站陈国雄见义勇为被刺破左腹的事迹后,就萌发了“借英雄事件营销城市,打造正义中山”的思路。生活在中山,金世彬越来越被一些博爱事迹感动,而梁氏兄弟的行为,恰恰又一次比较集中的展现了中山人的博爱精神,于是他将多年前的想法变成实际行动—— —将梁氏兄弟的事迹结集出书宣扬。 编撰书稿获各方支持 由于身在企业,金世彬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耕耘“梁氏故事”。2007年国庆期间,金世彬几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整理关于梁氏兄弟的资料。 另外,金世彬也得到了莫大的帮助,他的思路首先打动的就是旅居东莞的作家肖力群。肖力群认为,“弘扬博爱本身就是一种大博爱。”于是,他主动加入到《我非英雄》的工作中,而且还从购房款里拿出1万元。 而外省高校老师邓岚,则免费为这本书作了英文翻译。还有自由撰稿人主动出手帮忙。 书面世后争议不少 记者了解到,如今这本《我非英雄》印刷了约千册,金世彬介绍说,目前是先赠阅看社会反响,之后会大量再版,并且举办义卖活动,捐助一些需要帮忙的人。但是书刚一出来,就有人质疑他采用别人的新闻稿是否侵权?金世彬说会支付稿酬,而另外一个更大的争议也出现了:他的书是弘扬了中山精神还是缩小了中山城市精神的内涵? ■各方声音赞成派: 市工商局公务员吴奇兵:作者跳出中山看中山,策划大胆,将多年来对大营销的探索以平常的事情来阐述,为营销学开辟的新渠道值得关注。 板芙镇文化中心副主任黄敏:金先生自费出书宣扬板芙人的事迹,我们很感谢,这对于板芙、中山乃至于整个社会文明,都是好事。他之前提出和镇政府合力宣传梁氏兄弟,镇政府正在认真考虑。反思派: 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好的东西就该宣扬,但金先生的行为有些过头。梁氏兄弟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作出的反应,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做。金先生把他们的行为提高到代表了中山精神,我觉得其内涵和张力不够,中山的土地上还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如老人卖屋捐灾区的事,梁氏兄弟只是一部分,若过分宣扬,就局限了中山的城市精神。 梁氏兄弟之一梁福根:我不认识作者,他也没联系过我,我不敢说自己代表了中山精神。但一个外来人员能够自费出书,宣扬中山的博爱精神,我是赞成的,希望他把眼光放在更多的平民百姓身上。 来源于: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