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高度重视“农家(社区)书屋”建设工作。2008年,投入建设资金700余万元,建成农家(社区)书屋175家。加上2007年先行建成的10家示范点,目前全市“农家(社区)书屋”建成总数达到185家。 中山市的“农家(社区)书屋”建设工作,创新思维,扎实推进,存在以下工作亮点: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为协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市、镇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家(社区)书屋”工程建设协调小组,制定了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全面铺开“农家(社区)书屋”工程建设。 二是注重资源整合,不搞重复建设。工程建设坚持与农村文化室建设、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活动(民政部门牵头)、文化大院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等活动和工程相结合。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充满活力的农村文化生活。 三是结合实际,提高建设标准。建成后的每个书屋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图书数量不少于2000册、至少有一台能上互联网的电脑。 四是把握好书屋选址、图书采购等工程建设关键点。对书屋选点,要求尽量选择在一楼、群众较集中、配套活动设施较完善的地点。对图书采购,要求贴近本村(社区)实际、注重质量、杜绝盗版、尽量减少复本等。为提高“农家(社区)书屋”整体建设质量,专门组织市内具备批发资质的4家书店制定出四套“农家(社区)书屋”建设方案,发放至各镇区,指导并参与“农家(社区)书屋”工程建设。 五是重视对“农家(社区)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工作。为提高“农家书屋”管理水平,7月份,市邀请省内知名图书馆的资深专家对全市各镇区180余名“农家(社区)书屋”管理员进行了“农家(社区)书屋”图书管理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个别镇区还结合自身实际,将辖区内“农家(社区)书屋”管理员和文化专干集中起来,邀请专家进行培训。 六是编印农家书屋工作简讯,加强宣传,指导工作。全年共编印工作简讯9期,树立典型,介绍经验,表彰先进,指导书屋工程建设。 七是社会反响热烈,积极捐赠援建。有企业捐书捐钱的、有个人捐出商铺建书屋的、有村里捐出祠堂建书屋的。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各界支持书屋建设,直接捐建书屋5家,捐款14万元,捐书1万余本,捐电脑80余台,捐赠总额合计达70余万元。 八是各镇区、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质量较高的“农家(社区)书屋”。经济条件较好的镇区,书屋设施先进,可实现电脑化联网管理、磁卡借阅等功能;历史文化积淀较深厚的村(社区)建成独具风情、凸显地方特色的榕树书屋、祠堂书屋等。 作者:文化局出版版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