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锡庆教授作为中山市中山图书馆家庭阅读沙龙活动的主讲嘉宾,与中山市读者就如何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话题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多年的专家,刘教授对于少年儿童学习经典、诵读经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3-13岁的儿童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切实地夯实孩子们的语文“童子功”,去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学习中华经典名篇,那么就可以达到开启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提升儿童人格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将会对他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他说,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们读“最精华的书”、“ 最永恒的书”、“ 最有用的书”;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源头文化的精华而终身获益。
针对当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状况,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好语文必须同时重视阅读、背诵和写作,但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读、背、写相脱节的情况,重阅读和写作,轻背诵。学生在学了12年语文之后最终还是读不能很好地读,写不能很好地写!特别是“写作”(作文),至今还未找到什么好办法。刘教授认为,背诵是沟通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能背诵几十篇经典名篇,对写作大有帮助。他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不一定非成为一个“古文大师”不可,但教学的方法必须对头——让学生自己去“背”,就是一条极好的路。所以,“背诵”对于学习中华经典非常重要。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太小,不能完全理解经典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有用吗?刘教授告诉大家,诵读经典大可“不求甚解”,在孩子们的黄金年龄记忆中华经典,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理解,让经典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对提升孩子文化底蕴,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中华经典的学习在当今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次家庭阅读沙龙吸引了100多个家庭200多人参与。在活动上,西区翠景东方小学的10多位孩子现场为观众表演了唱诵《三字经》,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得到刘教授的肯定。
撰稿:吴军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