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镇青年志愿者组织该镇一批困境家庭儿童到首届中山书展现场参观看书,并为他们每人送上一本图书。来自板芙深湾小学的林家权小朋友格外兴奋,他选了一本《神奇宝贝》,高兴地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好看的书,我非常开心。"负责带队的工作人员张晓丽表示,书展有许多适合小孩子的书,因此专程带他们过来看看。记者缪晓剑摄
昨日是首届中山书展开展的第二日,一大早,市体育馆外就有近千名观众排起了长龙,还有不少读者从香港、珠海、广州、深圳等地赶来参加。据统计,截至晚上9时,入场人数为6.3万人次,远远超过开幕首日。
■秩序:井井有条
昨日,适逢星期天,从上午开馆到晚上闭馆,中山体育馆内一直处于 “满员”状态。一大早,已有心急的读者在市体育馆门外排起长队。正值暑期的青少年学生是书展的“主力军”,还有不少是扶老携幼全家上阵。有不少人背着大袋子甚至拉着行李箱来买书。
与书展开幕当天的拥挤相比,昨日则显得井然有序得多。场外,从上午10 点左右开始,差不多每时每刻都有600至1000 名读者在酷暑下等候进场。尽管天气炎热,人们却耐心等待着,没有出现任何骚动的场面。场内,10台收银机前也排起了数十人的长队,读者一边看书一边安静地等待买单,一切井然有序,热闹而不嘈杂。
■服务:细微周到
良好的秩序来自主办方处处细心周到的服务措施:场内进出路线标示清晰、分批进场、训练有素的导购员、特设团购服务区和休息区、开馆时间从早上9点一直延续到晚上10点……妥善细致的安排甚至一直延伸到馆内馆外,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觉书展是在为读者服务。
为了让等候的读者免受暴晒之苦,主办方特意在馆外搭设了遮阳棚,旁边还设置了几台电风扇,为读者送去丝丝凉爽。在南大堂,主办方特意设置了团购服务区,服务区中设有茶室,一些选择团购的读者可在此休息片刻。
为了给读者营造一个更好的购书氛围。主办方在体育馆内的观众座位区还专门辟出休息专区,方便逛累了的读者休息看书。另外,还派出60多名图书导购员,在各个图书专区指导读者购书。一些大宗采购顾客还有专人负责送书到家。
读者建议--书展最好移师博览中心
沙溪读者何先生建议:
应当强调书籍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将书展办成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盛会。
中山博雅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柳婷回应:
下一届书展可以考虑适当拓宽小众类书籍,力求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
中山某高校李老师建议:
书展最好移师市博览中心。像现在这样,未免有点太拥挤了。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黄春华回应:
从实际情况看,体育馆的确很难容纳中山市民的读书购书热情,我们准备下一届书展转战市博览中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 花絮●
珠海读者带女儿前来购书
下午 3 点半左右,梁先生在体育馆北门外排队等候入场。尽管天气炎热,他的神情仍然显得平静。他告诉记者:"我是从珠海过来参加书展的,主要是带孩子过来开开眼界。没想到排那么长的队。"上初二的小梁则对记者说,从报纸上得知有这么一个书展,班上的同学都想来看看。在书展上,小梁还遇到了同样从珠海赶过来的同学小琼。
养生书一买就是20本
王女士手上的两叠20本书很特别,都是清一色的养生类书籍。 今年40多岁的王女士将挑好的书先寄放在收银员处,就和儿子小林前往挑辅导书。"今天来书展,就两个任务。"显然,帮儿子买书是第二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那就是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挑选的那20本养生书。
王女士说,她的妈妈今年70岁,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平时饮食要特别注意,我希望自己在这方面做些深入了解。"
只有20元,先看一天书再说
书展的一边,坐着许多看书的人,今年才12岁的陈洁就是其中之一。
扎着马尾辫的陈洁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书。尽管是消息日,但爸爸妈妈要工作,她只能自己一个人来买书。
虽说是来买书,可陈洁手里却只有20 元钱。 她说,20元买不了两本书,很多书她都想看,所以她先拿了本阳光姐姐的《永远的超级四班》看着,用了几个小时的工夫,就快看完了。她说:"这些钱我想买回字典之类的工具书,平时学习用,今天这些书正好有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