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在市委市政府、市文广新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拟在逸仙湖公园兴建新图书馆。11月27日,中山市新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意见征询会在市图书馆隆重召开,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一批图书馆界专家共聚一堂,从选址及项目可行性等方面给我市新图书馆建设提出行业的宝贵经验。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副局长陈巧章,以及市图书馆领导听取意见,获益良好。
一、选址以人为本,体现环境和谐。
省专家高度评价拟建新馆的选址位置好,逸仙湖公园一带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休闲的环境,利用公园特有的生态环境,可为新馆创造优雅的阅读环境。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昭淳认为,建筑能否跟周边环境相协调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希望公园原有生态植被尽可能得到保护,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争取建筑与读者及环境之间取得良好的互适性,李馆长还着重提出新馆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节水节能、雨水收集、可再生能源资源建设等项目,使新馆一步进入生态环保时代,与周边环境更好地相融合,同时也非常符合我市建设“三个适宜”城市的理念。
专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还应体现在新馆建成后不能破坏城市天际线。逸仙湖公园一带属于旧城区,周围树木成荫,新馆高度是首要受限的条件,不能高于地标。因此不宜建造高层建筑,应以四至六层楼高为宜。
二、科学定位,把群众需要放在首位。
在新一轮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图书馆建设成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周边城市大多已建立起新型图书馆,在建设大背景下,专家认为,新馆在追求创造高尚的环境品质,现代化的智能结构,成为地区最大图书馆等目标的同时,更需要立足本土,挖掘中山特色,利用各方资源充分论证图书馆定位,以人为本,从读者需求出发,在阅读、辅导、交流、休闲等功能上取得突破,创造亮点,用科学定位指导图书馆事业发展。
三、用可持续发展观建造新馆。
在专家征询会上,专家一致指出,新馆建造要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无论从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建筑结构上应具备策略性眼光,找到一种新的途径解决藏与用的矛盾,为新馆今后的发展充实留有余地。在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上,专家各有视点,一是通过新技术调整空间布局;二是建立服务点、汽车图书馆灵活配送图书;三是通过建立总馆分馆制分流不断增加的图书。通过各种方法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增强服务能力,体现我市倡导的博爱包容的人文情怀,体现图书馆平等开放的服务理念。此外,专家还对我市新旧馆的资源利用作出更详细的规划,可利用现有资源与新馆共享,节省新馆空间拓展其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