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馆情动态 -> 正文

市新图书馆敲定原址扩建 将原图书馆与科学馆合二为一

时间:2010-11-05

中山市新图书馆选址终于尘埃落定。记者昨日得到市规划局确认,新图书馆决定在原址扩建,将原图书馆与科学馆合二为一,成为新的中山市图书馆。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馆确定原址扩建的方案,改造建设时会考虑保留现图书馆建筑、拆建科学馆的可能性,也可能是将现在的图书馆和科学馆拆了重建,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还需要招标完成。据了解,科学馆将搬至西区。 【扩建原因】

现图书馆容量有限

网友“外地中山人”在网络问政平台上表示,“现在的中山市图书馆位置不错,但是太小了,太旧了。个别书库阅览室连座位都没有,站着看书好累。”读者的声音也显示出现在图书馆空间的局限性。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之所以市图书馆需要扩建主要原因就是现在图书馆设计容量与现有馆藏之间的严重失衡,现在的图书馆于1988年动工兴建,最初馆藏设计容量为60万册图书,而截至2009年底,馆藏总量已达到92万册,大大超过预期的承载量,导致一些楼层的荷载能力已超出最初设计的荷载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另外在数字图书馆方面,由于现在市图书馆自动化设备不多,改造也存在经费和场地限制,导致现有资源共享工程设备系统配置较低,不利于建立现代化的图书馆。

【确定方案】

契合政治文化中心定位

现在中山市图书馆位于中心城区的市政府片区,根据《中山市市政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政府片区主要是行政、商务办公区,也是中心城区重要的居住区,是中山市重要形象窗口,整个片区也是中山政治文化中心。

根据规划要求,市政府片区总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预测规划区人口规模约2.7万人,行政办公文化场所用地主要分布在兴中道两侧,金融酒店用地和市场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山路、起湾道、华柏路两侧。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域属中山市城区的“心脏地带”,依据控规要求,市政府片区规划将结合地形采用“三横四纵三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三横包括孙文东路、松苑路、中山路;四纵包括华柏路、兴中道、东苑路、起湾道;三片区包括柏苑生活片区、行政办公区、竹苑生活片区。根据规划,兴中园下面将建大型地下车场,满足该区域的停车需求,也解决现在图书馆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图书馆门口,图书馆北侧正在建设中的工人文化宫也是我市公益性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新图书馆原址扩建契合市政府片区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兴中道两侧集中了各个职能部门,极大地方便了来办事的市民。文化设施方面,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妇女儿童中心、工人文化宫(即将建成)、广播电视台等,将突出整个区域的文化味。正如网友“abc0123”所说,“如果少了一馆(图书馆),作为文化区域的定位就弱了许多。”

【市民反应】

新图书馆原址扩建方便了读者

公共图书馆一向担负着全民终身教育的功能,它的意义不但在于普及文化,更在于为弥合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信息公平提供了保证,即使到了图书馆数字化的时代,许多人对实体书的墨香仍爱不释手。

中山要新建图书馆,坊间早有热议,但选址问题却成为一大难题。据了解,之前有关部门拟定了多种方案,分别为:对逸仙湖旁的旧餐厅进行改造,在现图书馆位置重建,等市规划局、住建局搬离现址后在该位置上建设,甚至是在博爱路选址新建图书馆。

各个方案均有赞有弹,对于选址逸仙湖公园,虽然自然环境非常好,而且比较幽静,但是一些市民指出经过逸仙湖公园的公共交通不足,而且相对于现在的城市发展蓝图来说,位置显得偏远一些,不方便诸多市民前来看书。对于在住建局和规划局现址建设新图书馆的提法,许多人对地理位置非常赞同,因为这个位置在新图书馆建造期间,市民可以继续借书;建成后新址就在附近,不必担心市民不知道新位置;交通也方便,公交的市府站、库充站、地税站就在附近,也靠近中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许多人也在担心太耗时。

在新图书馆选址的时候,还有一种声音就是主张建在博览中心旁边,因为博爱路是中山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政府全力打造新的城市空间。对于在博爱路或者博览中心附近建设新图书馆的提法,反对者表示离现在市民生活仍有一段距离,想随时去看书有点麻烦。

对于在原址扩建图书馆的方案,许多人表示赞同,一些读者表示,现在图书馆位置已建立多年,很多人都已经非常熟悉,在原址扩建可以让读者尽快了解新图书馆。另外,现在的位置交通也比较方便,基本上在整个城市的中心位置,过来看书、借书、还书都比较方便。

28岁的何小姐在一家事业单位,4年前来到中山的时候,安顿下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图书馆,毫不费力就找到了,当时她非常开心。她认为一个城市图书馆的位置反映了一个城市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而中山图书馆就是一个看起来非常亲民的、毫不势利的、主张平等的图书馆。她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就应该尽量安排在城市的中心,这既是突出城市对文化的推崇,同时也方便更多人参观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