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市文广新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山新图书馆即中山纪念图书馆项目的3个建筑设计方案,将于今日正式向社会公示,公示期至8月15日。市民可在公示期内, 通过邮寄、网络、现场投票等方式在3个方案中选出一个认可的方案,进行评选投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后,有关部门将继续通过市民评议、专家论证、政府审批等程序,最终确定中山纪念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
3公示方案“更实用、更岭南、更现代”
今年初,中山纪念图书馆项目方案设计通过公开招标,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7月4日,我市举行了项目设计预选方案汇报会,初步审定了3个公示方案,并交由设计方进一步完善。昨日,在经过设计方进行20多天的深化设计后,最终确定3个公示方案,并于今天起向社会正式公示。
设计单位方面介绍,他们主要是从强化图书馆功能理念、强化岭南文化特色、强调现代气息三个角度,去完善、改进中标方案的。最终的3个公示方案整体造型上与7月4日审定的初步方案并没太大变化,但在细部上有了更深入的改进与完善。
1.“椭圆方案”:无论在哪看,都是图书馆的正面
“人们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会感觉自己看到的是图书馆正面,颇具亲和力。”对于椭圆方案,设计方认为,方案的建筑体量曲线柔和,富有艺术美感,同时也柔化了周围的空间环境。
而在整体布局上,该方案中兴中道一侧的活动广场将与兴中园连为一体,届时市民可在此休闲娱乐、举办各种活动等。设计方认为,椭圆方案中整个建筑被椭圆形外表皮覆盖,内部透过中央挑空,读者的视线可以相互交织,散落各处的交流区与休息区为读者互动提供了有效平台。该方案吸取岭南建筑的设计手法,利用太阳能等绿色环保节能措施,在一层设计架空空间和水景景观,在立面上设置多处平台,使立面变得富有进深感、层次感和韵律感,同时利用屋顶绿化,中央挑空等元素,使得图书馆更具象征意义和当地特色。
2.“折形方案”:中西合璧的“三明治”
“充满生机魅力”是设计方对折形方案的定语。该方案中,图书馆由东西延伸的两个建筑体和夹在中间的中庭空间构成,被称是“三明治”造型。
设计方认为,架空空间、平台等元素为建筑赋予了生机和活力。而为了营造动感的空间,内部中庭时而封闭,时而开放,充满变化。中庭吊顶采用玻璃和百叶,使柔和的阳光洒满中庭。而中庭也自兴中道上的活动广场一直贯穿建筑内部,作为市民移动和交流的公共空间。立面采用陶板,既彰显了公共设施的庄严,又为其赋予温情。为了遮挡强烈的日晒,立面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尽量控制玻璃的使用。仅在需要采光的地方开窗,富有韵律感的开口排列,为建筑带来活力,最终形成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中西合璧的立面形象。
3.“中庭方案”:像一本本书摞起来的四个大书架
“中间是个‘天井’,外形像四个大书架,里面是一本本摞起来的书。”对于中庭方案,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该方案外型上与上海浦东新图书馆有点相似。
设计方表示,中庭方案“具有亲民氛围”。开放的中庭由4栋建筑体量围合而成,建筑体量各自独立,形成与周边建筑尺度相互和谐的建筑景观,同时通过中庭各功能有机地衔接在一起。而中庭实现了适度的通风与采光,应对夏季炎热的气候,形成舒适的空间。建筑四周为开放的架空空间,透过玻璃,周边环境与内部中庭融为一体,有利于营造亲民氛围。
市民可投票评选心怡方案
“这是老百姓的图书馆,定哪个方案,他们的意见很重要。”郑集思说,从今日起,将对以上3个不同的中山纪念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予以公示,征求市民意见,聚集市民智慧,以进一步优化方案。市民可在公示时间内,选择以下一种方式,在3个方案中选出一个认可的方案。
一是报纸公示:在中山日报刊登公示信息、设计效果图和选票。市民可以通过邮寄进行投票;二是网络公示:在中山网、中山政府门户网站、中山文化信息网、中山市中山图书馆网设立公示投票系统,市民可参与网络投票;三是现场公示:在中山市中山图书馆大堂进行现场图片公示,现场设置投票箱供市民投票。投票截止时间为8月15日。
不过,郑集思也表示,市民投票结果并不一定是最后的确定方案。有关部门会在投票结束后,组织权威专家从专业角度对方案进行论证,再通过政府审批等程序,最终确定中山纪念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
工程期间,图书馆将设临时分馆
“如果一切顺利,最快也要明年2月才能全面动工。但今年年底,现在的图书馆就要开始拆迁了。”郑集思向记者介绍说,新图书馆工程建设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招标程序,所耗时间较长。而整个新馆的建设工期约为3年。目前,旧馆的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据中山市中山图书馆馆长吕梅介绍,该馆已在城区起湾南道的华凯花园设立分馆,面积约1600平方米,作为新馆施工期间的临时办公所在地。
此外,该馆还在三乡、南区、古镇、东升、横栏、南头、东凤、黄圃等镇区建设分馆,并从中挑选5家分馆分流总馆的藏书并为市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其中三乡、南区、古镇三个镇区的分馆已经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