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馆情动态 -> 正文

新图书馆三套方案公示

时间:2012-10-30

椭圆方案。

折形方案。

中庭方案。

即日起至8月15日市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投票

本报讯 (记者刘竞宇摄影报道)对于即将在兴中道上原址重建的中山新图书馆,你希望它是长椭圆形结构、折形结构还是中庭结构呢?日前,市文广新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中山新图书馆的3个设计方案。

这三个方案从即日起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并向市民征求意见,在8月15日前,市民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现场等方式,投票拣出自己最中意的方案。据了解,新图书馆重建后,将会重新改名为“中山纪念图书馆”。

新图书馆原址重建 藏书量设计为320万册

记者了解到,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占地面积为17754.9平方米,折合26.6亩,项目建筑面积56300平方米,馆藏容量设计为320万册,设置阅览座位2400个,服务规模可达日均接待读者8000人次。

该图书馆的建设定位为城市中心图书馆、知识存贮与传播中心、第三信息共享空间(市民文化休闲与交流中心),馆内设三大功能区域,包括文献服务区域、读者活动区域和运行保障区域。

据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介绍,新的图书馆不仅有学习的功能,还有休闲功能,市民今后可以在新图书馆见到大小两个演讲厅以及高级音响欣赏厅,今后的香山讲坛将在这演讲厅举行,而高级音响欣赏厅则主打休闲概念。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新图书馆将会采用更多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自助打印、复印等。

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建筑理念将围绕“人文、科技、绿色、便民”这些关键词展开,在建设要求上,图书馆的外观形象要成为城市新的地标性建筑,在文化特色上与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山文化特点相一致,在科学技术上适度超前并可持续发展,在图书馆建设理念上与世界接轨。建筑风格要实现科学技术与人文理想的统一,建筑艺术与图书使用功能的统一。

据介绍,中山纪念图书馆的项目方案设计早在今年初就开展公开招标,最终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经设计单位进一步深化设计,在中标方案的基础上,从强化图书馆功能理念、强化岭南文化特色、强调现代气息三个角度出发,形成了3个各具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案予以公示,拟通过市民评议、专家论证、政府审批等程序,最终确定中山纪念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

三方案8月15日前

接受市民投票

据了解,按照公开的原则,新图书馆的方案将通过报纸媒体以及中山网、中山政府门户网站、中山文化信息网、中山市中山图书馆网等进行公示,征求市民意见。市民可在公示时间内,选择以下一种方式,在3个方案中选出一个认可的方案,公示的投票时间为8月1日~15日。

一是报纸公示:在中山日报刊登公示信息、设计效果图和选票。市民可以通过邮寄进行投票;二是网络公示:在中山网、中山政府门户网站、中山文化信息网、中山市中山图书馆网设立公示投票系统,市民可参与网络投票;三是现场公示:在中山市中山图书馆大堂进行现场图片公示,现场设置投票箱供市民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