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Resources -> Literature -> 专题图书 -> 正文

垃圾电影岂能归咎于“垃圾观众”?

时间:2017-07-20

18日,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来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小刚火力全开。对于观众常吐槽的垃圾电影太多,冯导称是垃圾观众的存在才形成了那么多垃圾电影,现状就是“往往垃圾电影的票房还很好!”(6月19日《重庆晨报》)

到底是垃圾电影太多,还是垃圾观众太多,这似乎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不能无解,需要从多方面思考和反思。

首先,垃圾电影是如何出现的。表面看,垃圾电影是因为有了垃圾编剧而产生的,但是深刻分析,垃圾电影的出现与影视资本的高度垄断有着巨大的关系。影视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没人管制,没有约束,他们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怎么拍就怎么办,甚至为了追求收视率和票房,剑走偏锋,无视社会影响和文化责任,投资拍摄一些烂片和雷剧,以此吸引消费。垃圾电影由此诞生。

也就是说,垃圾电影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影视资本过度集中,给了一些人随心所欲的机会;另一方面,影视拍摄缺乏必要的管控。没有监管,没有审查,没有约束,影视拍摄处于散乱状态,一些人当然会急功近利,走旁门左道。因此,应该打破这种影视资本高度垄断的状态,分解资本,分散权力。投拍影视剧是一项十分慎重的工作,不仅需要对剧本进行审查,还应该对拍摄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反复论证,包括剧本的社会价值、市场前景的评判等等,经过充分的论证之后,这样投拍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应该加强对影视剧项目的审查,对立项的影视剧本加强审核和审查,对拍摄过程加强监管和约束,确保拍摄质量和社会效果。

其次,观众为何追捧垃圾电影。没错,按照有需求才有市场的推论,垃圾电影的存在,观众有着一定的责任,也不排除一些观众存在着猎奇心态,对烂片和雷剧趋之若鹜。但是,观众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很大一部分观众是被忽悠进影院的。这主要因为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以及一些制片方避重就轻地宣传,甚至在宣传中夸大其词,给观众造成了误导,结果观众被忽悠进影院,往往倍感失望,后悔莫及。因此,有必要建立影片的评判机制,对影片给出科学客观和真实的评判,给公众观影一个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垃圾电影是文化的伤口,其存在有着多重因素,将垃圾电影归咎于观众,不仅不负责,也有失偏颇,对于这种现象,每个导演等影视人都应该进行深入分析,深刻反思,查找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将责任推卸到观众身上,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刘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