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Resources -> Literature -> 专题图书 -> 正文

广东中山:建设高标准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时间:2018-10-10

7月18日,广东省中山市高规格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迎着此次动员会吹响的前进号角,中山将示范区创建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在广东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广东省委赋予中山的“三个定位”、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中山优异答卷结合起来,自觉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大力推动文化进步,把中山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向国家和广东省交上满意的答卷,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提高站位,合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取得成效

动员会上,中山市副市长徐小莉对《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明确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兴城美、文产融合的文化引领型城市为目标,着力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此次动员会旨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及今后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在动员会上表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增强中山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山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标先进城市,前进速度还不够快,文化品牌塑造不够,文化软实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以文化人、以文修身推动社会和谐善治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开展创建工作是补齐这些短板的良好契机,要借助示范区创建为中山注入更多文化活力和文化灵魂,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提高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焦兰生说,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还要过上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中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仍有差距。创建示范区的目的就是对照创建标准,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瓶颈,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也对中山的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山市的创建工作是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一次创新实践,是中山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重要体现,希望中山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推动文化事业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维廷要求全市各单位各部门提高站位,坚持为民惠民,切实回应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文化需求,提升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明确责任,确保创建工作优质高效推进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中山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中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将公共文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和深化改革的总体格局,统筹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和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启宇在动员会上表示,中山市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具备了经济基础扎实、城市文明水平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近年来更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完成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并被列为全国示范地区,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启宇要求中山高标准、高要求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在中期督查时基本达到验收标准,在终期验收时完成所有指标并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山样本”,为全国提供经验和示范。同时,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为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突出矛盾,探索形成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李宏则希望中山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创优,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走在全国前列。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更高的政治站位、以在全国范围内走在前列的标准要求自己,创先争优,发挥中山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补短板、强弱项、创优势、争先进。同时,要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加快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实现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

为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徐小莉分别与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镇区主要领导签订了《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分工。

焦兰生表示,中山将坚持以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供需对接、特色鲜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体系为目标,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切实解决好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创建工作优质高效推进。

一要加快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各镇区各部门要围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供给、服务机制的优化和完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和社会化。一是充分整合市、镇、村、住宅小区和社会组织服务点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破解基层服务资源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三是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和领域,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和平台;四是探索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二要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要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四方联动”常态化协调机制,将文化部门“独唱”转变为全社会“合唱”;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云技术等新技术,推动形成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促进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服务供给的效能和水平;要创新绩效评估手段,探索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

三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要将公共文化产品、设施配套、服务项目等经费纳入本级经常性财政支出预算,加大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提供更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设施保障。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文化事业编制和基层文化岗位的配备,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文化专才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四要全面贯彻文化惠民宗旨。示范区创建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一对照国家创建标准,深入查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市镇村各层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薄弱环节,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提高服务质量。

五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切实将示范区创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长抓不懈,不断推进。要勇于担当,责任到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组织、有部署、有方案、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