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和周四早上,70岁的退休老师、圆梦京剧团负责人肖志品,都会来到石湾湖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报到。他是佛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受益者之一。如今,对佛山市民来说,这样的“家门口”文化大餐正越来越丰富。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佛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出台“1+N”公共文化建设制度体系,打造“四大平台、九大工程”,树立起与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相适应、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新形象。
佛山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带动多方共建共享,推动文化惠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带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级统筹市区同创
全力打造更具品质的
文化导向型城市
每天下班后,燕京啤酒职工吴泽程都会跟同事一起,到员工宿舍区的羽毛球馆打球。周末,她还会带着孩子到园区内的佛山高新区智能文化家看书。对像她这样的产业工人来说,不用大老远地跑到市区,就能享受到各种文体生活的便利。
作为制造业一线城市,佛山高度重视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今年5月,佛山出台首个关于特定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产业工人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自2015年8月佛山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将示范区创建上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以“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为总统筹,高规格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当年9月,佛山印发《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对全市创建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并按照“市级主导,市区同创”模式,共同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佛山还出台了以《佛山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为统领的系列文件,涵盖促进总分馆制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共建共享机制等在内的系统政策,各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制度,形成了“1+N”公共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为佛山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从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佛山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力打造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决心:2015~2017年,全市文化事业支出分别为10.32亿元、15.62亿元、21.73亿元,2016、2017年文化事业支出增幅分别达到51.36%和39.12%。2017年全市人均文化事业费307.8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1.79元)。2016~2018年,市级文化部门还集中3360多万元开展文化项目专项扶持。
党建引领文群共建
文化体制改革多点开花成效显著
2017年8月,佛山率先探索“党建引领 文群共建”工作机制,创新成立佛山市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工人文化宫、市青少年文化宫、市儿童活动中心、市科学馆、佛山中奥广场管理有限公司(岭南明珠体育馆)、市体育场馆中心(世纪莲体育中心)9个单位场馆场地互借、共用、交叉覆盖,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文化共建共享,让市民有充分的文化获得感。
佛山市公共文化设施联盟成立以来,牵头承办了9期“马克思主义文化工作者培养工程”,分别在文化社团管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层图书馆、文化活动策划、舞蹈、音乐剧、群众戏剧曲艺等领域进行人才培训,培训学员逾2000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市一盘棋的文群共建“大文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在这种工作格局下,佛山文化体制改革多点开花,成效显著。
总分馆制建设全面完成。市级层面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佛山市文化馆站联盟为依托构建覆盖全市、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目前,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共有成员馆229家。各区全面落实图书馆总分馆制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共有图书馆主馆5个、分馆36个、服务点350个,文化馆主馆5个,分馆34个,服务点117个。其中,禅城区、南海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经验突出,被广东省文化厅确定为总分馆示范地区进行推广。
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改革动真格。目前,市图书馆、市艺术创作院、顺德区图书馆、高明区文化馆等18家事业单位建立理事会制度。其中,作为试点单位,佛山市图书馆理事会由政府放权,形成了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结构,成功破解理事会“有职无权”“议而难决”等弊端,打造形成“有牙齿的老虎”。
法定机构改革探索成效明显。在顺德区,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作为试点单位,采取取消行政主管部门、限定公务员不能担任理事长等措施,成功盘活各类硬件资源,极大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公益文化活动和文艺精品创作中。2016~2018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开展文化活动近1500场,文艺培训超600场,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活动及培训超400场。
四大平台九大工程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硕果累累
8月4日,100多名热爱阅读、热衷分享、热心公益的读书人济济一堂,参加“阅读蒲公英”三水阅读推广人培育计划启动暨首场培训活动,见证“佛山阅读联盟·三水阅读推广人培训基地”的揭幕。
“阅读蒲公英”是立足白坭辐射三水的阅读推广创投项目,也是佛山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机构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改革、延伸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实现自我突破的鲜活案例。
今年4月以来,作为佛山创新打造的“文化中枢”四大联盟之一,佛山阅读联盟积极发挥中枢职责,通过开展首届全民阅读项目创投大赛,有效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市民带来更多元、更精准的阅读资源和服务。
其实,不只是“文化中枢”,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佛山还搭建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佛山文化云”、“智能文化家”平台,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体系。
通过四大平台的建设,佛山成功打造“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文化力量再造、数字文化服务、历史文化兴盛、书香佛山全民阅读、新市民文化暖心、特色文化片区打造和文艺精品锻造九大工程,搭建起永不落幕的文化大舞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截至目前,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共建成733家,覆盖率达100%;“文化中枢”吸纳来自公办或民间的成员178家,联合举办5300多场活动,形成主题读书会、合唱、广场舞等标志性品牌活动;“佛山文化云”现有服务及资源供给单位96个,117家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单位参与使用,让市民获得文化信息触手可及。(文/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