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社会教育在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第441期)
主 讲 人:侯怀银(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协办单位:中山商报
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时 间:2014年8月16日星期六晚8点
地 点: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演艺厅(东区竹苑文竹街3号即竹苑壹加壹商场侧直入100米)
主讲人介绍:
侯怀银,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基本理论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年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人民政府督学、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等。2006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008年入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2012年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原理等。曾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多项。代表性著作有《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等。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讲座提要:
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文化馆(站)、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都属于社会教育机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具有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和融合性等多个特点,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地位,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教育获得蓬勃的发展。
我国自古就有社会教育的传统,社会教育起源于伏羲氏神农氏的原始社会,中国历代都重视社会教育。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教育是在20世纪初由国外传入后才开始的。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乏协调发展,社会教育甚至被忽视和被边缘化。社会教育应当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态,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给予准确定位。
本场讲座,教育专家侯怀银教授将回顾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解读我国当前社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应该如何在构建学习型、知识型社会中,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教育发展之道。
推荐阅读:
1、《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侯怀银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中国教育学之路》,侯怀银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侯怀银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公益讲座,免费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