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孔子与《论语》漫谈(第438期)
主 讲 人:王星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协办单位:中山商报
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时 间:2014年8月2日星期六晚8点
地 点: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演艺厅(东区竹苑文竹街3号即竹苑壹加壹商场侧直入100米)
主讲人介绍:
王星光,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重点学科负责人,科技史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赴美国、日本、韩国、希腊等地访学交流。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中国古代史方面的研究。著作有《中国科技史求索》《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探索》等10余部。在《中国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曾获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郑州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讲座提要:
孔子是出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殷商先祖的历史背景,卑微而自强好学的青少年经历,短暂而有为的从政历练,颠沛流离的周游生涯,塑造了孔子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感,形成了以“仁”与“时”相辅相成的滋兰树蕙、匡正天下的核心理念。对于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相关讨论已较为充分。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时”。在孔子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孔子思想中“时”的观念,反映了孔子顺应时势、因时制宜的辩证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本场讲座,王星光教授将对孔子生平、《论语》的成书及学界对孔子思想中的“仁”、“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推荐阅读:
1、杨伯峻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
2、钱穆著《孔子传》,三联书店2002年版。
公益讲座,免费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