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Activity -> The lecture -> 正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真精神(第487-489期)

时间:2021-01-22

讲座题目:从《论语》看孔子的真精神(第487-489期)

主 讲 人: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介绍:

廖名春,著名学者、易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湖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台湾吴东大学、中山大学、成功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学术经典与出土简帛文献研究,著有《周易研究史》、《孔子真精神》、《荀子新探》等学术专著,另有重要论文200余篇。

讲座提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要理解孔子的真精神,就要读懂《论语》。《论语》由于成书较早,流传过程中由于“思想的误会”、“文意的曲解”以及“文献流失之误”等种种原因,难免出现讹误,导致了《论语》的误读。人们往往是按照现在的思维习惯去理解,《论语》中的很多话,大家以为是读懂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以至曲解了《论语》的原意,对正确理解孔子思想产生影响。例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被人们误解为孔子轻视妇女;“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现代被误解为司法腐败;“用人惟亲,袒护家人”被误读为不守法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让很多人误以为是孔子的愚民思想等。

要读懂《论语》,就要解决《论语》的误读问题。本场讲座,廖名春教授逐字逐句推敲《论语》中的用字与断句,以严密的逻辑介绍,客观、辨证地澄清《论语》中最精要且最易让人误读的多个问题。

推荐阅读:

1、《孔子真精神——论语疑难问题解读》,廖名春著,孔学堂书局出版社2014年版。

2、《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年版。

讲座安排:

2015年6月24日晚上7:00 地点: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2015年6月25日上午9:30 地点:元一沉香体验馆(南区悦来南路66号天域米兰阳光花园5幢首层)

2015年6月25日晚上6:30 地点:中山市桂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