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从古代神话解密中华民族的起源(第572-573期)
主 讲 人:赵维江(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时间:2016年6月11日
主讲人介绍:
赵维江,汉族,河北邯郸人。文学博士,现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系主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以及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省委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学的研究与教学,出版有《金元词论稿》、《赵孟頫与管道升》、《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审美》等多种学术著作,发表论文及各类学术文章百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级社科基金课题多项。擅长古典体诗文创作,各类报刊和网络上多有发表,出版有个人诗词作品集《拾叶集》。
讲座安排:
题目:四季皆歌——宋词中的节令习俗
简介:宋词是当时的大众歌曲,大众为什么喜欢唱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节令变化和节日娱乐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讲,宋词是当时四季之歌。中国的农耕文明很早就产生了二十四节气,这些节气时令到了宋代,许多演化成了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统节日,节日是人们休闲和祭祀的日子,而词曲的演唱正是这节日里重要的娱乐内容。从这些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节日的盛况和习俗,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感怀情思。以词纪时,构成了当时岁时文化的一个重要活动。由此形成了宋词中一类特殊的“纪时体”,这一体类的产生实际上也是古代诗歌中纪时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又与宋人词体观念的更新和词体功能的扩展紧密联系着。娱乐性功用、大众化的传播环境、特定的创作题材与写作时间,决定了这类纪时体词鲜明的体式特征:即时性与实用性、通俗性与习套化,景、事、情一体化的表现手法等。
时间:2016年6月11日上午10:00
地点:开发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题目: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蛙的传人?——从古代神话解密中华民族的起源
简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记忆,每一个神话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重大秘密,是人类保存记忆的最初材料。从神话故事中,我们往往可以窥见上古文明不载于文字的真相,而从其演变和改编过程,更可以追寻文明发展的轨迹。我国的创世神话“女娲造人”的原型其实是被古代大部分部族所尊崇的“蛙”。她被尊为创世神,是母系氏族文明发达的产物。而汉代以后,女娲在神话中从独一无二的至上之神成为辅佐伏羲的助手,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关系从母系氏族往父系氏族的转变。所以,女娲和伏羲虽然是两个神话人物,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从他们关系的演变中可以看到上古世纪的氏族融合、婚姻关系以及社会文明的变迁。
时间:2016年6月11日星期六下午3:00
地点:三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三楼培训室(三乡图书馆电话:86326903)
推荐阅读:
1、《唐宋词分类选讲》,王兆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唐宋词与人生》, 杨海明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公益讲座,免费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