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Activity -> The lecture -> 正文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专题讲座(第570-571期)

时间:2021-01-22

讲座题目: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专题讲座(第570-571期)

主 讲 人: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时间:2016年6月2日~6月3日

主讲人介绍:

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专业博士和硕士指导组组长,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主要著作有《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玉皇大帝信仰》《口头文学与集体记忆》《民俗文化与创意产业》等,发表论文《论中国洪水神话圈》《论民俗与文化的关系》《论道教对中国神话的继承与发展》《略论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几个关系》等,其著作《神话解读》获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艺理论著作“山花奖”二等奖。

讲座安排:

题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由来、机遇与问题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传承链的断裂而导致功能丧失,正迅速消失,急需抢救和保护。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人类多样化文明正向单极化发展,“文化趋同”对人类文明发展来是危险的征兆。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使一个民族更具认同感和荣誉感,我们要树立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历史感,保护文化多样性,并且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获得新的生命,否则必然消亡。文化创新是保护“非遗”的根本出路。本场讲座主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讲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概况,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发展的机遇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

时间:2016年6月2日星期四下午2:30

地点:东凤镇文体艺术中心四楼演播厅

题目:端午节与龙文化

简介: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和“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端午节中有许多与龙有关的活动,如龙舟竞渡、神舟祈福等。为什么端午节与龙有密切关系?龙文化在中国有什么的渊源与意义?端午节在龙文化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本场讲座,陈老师将为听众深入解读端午节与龙文化。

时间:2016年6月3日下午3:00

地点:中山市文化馆四楼综艺厅

推荐阅读:

1、《口头文学与集体记忆》,陈建宪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民俗文化与创意产业》,陈建宪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公益讲座,免费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