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Activity -> The lecture -> 正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爱——恰当处理萌芽的异性情感(第558期)

时间:2021-01-22

讲座题目: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爱——恰当处理萌芽的异性情感(第558期)

主 讲 人:许思安(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讲座时间:2016年4月28日星期四下午3:45

讲座地点:中山市第二中学阶梯室

主讲人介绍:

许思安,女,心理学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培专家,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培训部副部长。专业领域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主要关注幼儿、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积极人格与心理辅导,以及人格结构的跨文化研究。热心社会服务工作,包括作为志愿者前往都江堰支援灾区重建工作;培训幼儿、中小学教师过万名;对超过十万名的中考、高考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代表作包括:《学校心理学》《青少年十种常见问题行为的矫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学校心理辅导》等共计十余本。

讲座提要:

爱情是美好的,友情是珍贵的。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由于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产生了对异性的关心、向往和爱慕,对异性充满好感,渴望接近,又过于敏感且富于幻想。中学生心里萌发的异性情感是性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表现,是自然而正常的。有数据表明,现在中学生初恋的平均年龄为14.2岁。恋爱固然美好,但由于双方均缺乏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和相关经验,中学生恋爱不仅会对其正常的生活、学习造成影响,还可能引起暴力斗殴、偷食禁果等越轨行为,甚至感染性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中学生恋爱的朦胧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其恋爱成功率很低,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男女学生失恋后易沉溺其中,甚至选择轻生等极端行为。本主题讲座帮助学生区分友情与爱情,学会理智地处理好萌芽的异性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

推荐阅读:

1、《学校心理学》,许思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许思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和谐心理学》,郑雪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公益讲座,欢迎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