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文著的《中国中世纪的鬼节》展示了一位当代美国学者对这个古老中国之节庆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该书连导语、结语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书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综述了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及其多重意义,并将宗教分为“制度型”和“扩散型”,以此来修订鬼节的定位。随后几章探讨了佛道两教流行前的鬼节风俗,及包括盂兰盆经在内的多种古典文献。时至今日,在中国民间依然流传着有关鬼节的各种民谣、谚语、传说和故事,甚至在中国的某些城市和乡村,鬼节信仰依然有其影响力,可见它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深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或许拥有关于鬼节的种种经验,可对何为鬼节却只是一知半解,而本书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