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Resources -> Project information -> 文化聚焦 -> 正文

随兴所致 好好过节

时间:2018-07-28

今年的6月17日和6月18日分别是西方传统节日——父亲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两个节日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但在当下的中国却被投注了几乎相同的关注度。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人过“洋节”以及如何过传统节日的争论一直都有,大家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以及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节日传统文化。

  首先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的问题。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也自然而然地交流融合,因此,受到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国人也过起了“洋节”。某些集体或个人极端地崇尚过“洋节”,为了过节而大肆挥霍浪费,这当然是不对的,即便是西方人也不会认同这种过节方式。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于符合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洋节”,要充分延伸它们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于过“洋节”大可不必过分纠结“忘本”的问题,不如随兴所致,好好过节,借节日的外壳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做顿饭,在情人节陪爱人看场电影,在感恩节和亲人、朋友、同事通一次电话……

  其次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问题。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而且各有各的特色,除夕、元宵、端午、七夕……从古至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节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精神文化需求密不可分,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文化传统,重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2005年中央五部委出台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07年国务院决定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端午节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首个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并丰富传统节日习俗,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颖有趣的过节方式,大家通过手机就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一个节日的“前世今生”。比如端午节,有的地方开展龙舟比赛、包粽子活动、纪念屈原活动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让人们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还有人通过互联网上的一些妙趣横生的小游戏,借助现代技术体味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非常有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共同生长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而为它们浇水施肥的园丁则是我们每一个人。毫无疑问,我们拥有了属于自身的文化自觉,整个社会和国家才能拥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