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Resources -> Project information -> 文化聚焦 -> 正文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如何由大到强?

时间:2017-11-09

杨三喜

媒体人

内涵式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由大到强,满足国内民众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同时,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必然之路。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了首份《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达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达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为高校增长最重要的主力军。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规模405万,在校生规模突破1613万,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突破374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2005-2015年十年来本科累计毕业生达到2853万人,本科毕业生占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从22%增加到47.2%。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新增人力资源的最重要发动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中国本科教育成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本科教育,中国已然成为实实在在的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缓解高考的竞争压力,普及高等教育,满足更多民众上大学的愿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新建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非省会城市,在一些地级市甚至县级市,结束了当地没有本科教育的历史,有力地促进了中西部省份和偏远地区经济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放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上,同样适用。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数量、规模、级别的升格已经不能满足民众对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需求,而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优化结构、明确定位,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内涵式发展。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 十九大报告谈到高等教育发展时也强调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由大到强,满足国内民众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必然之路。

高等教育的功能有三,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服务社会。而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这几年,中国高校在世界高校排行榜上持续进步,媒体梳理发现在QS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内地高校同时进入四大排行榜前500名的大学有12所。进步可喜,但也要看到,中国高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名次的上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可量化指标的上升,如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类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大幅增多。但教学等不容易被量化的因素却可能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不仅要有领先世界的原创性学术成果,更要有一流的人才培养成果。对于中国高校来说,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提出这么多年了,我们仍然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评价依然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造力潜质培养不够。

知识经济的到来,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势不可挡。阿尔法元程序(AlphaGo Zero)通过三天的围棋自学就以100:0的比分完胜对阵李世石的AlphaGo Lee,经过21天的学习就超越了以3:0战胜柯杰九段的AlphaGo Master。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等将在未来社会广泛运用,高等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在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更应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通过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优良的制度环境、重视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搭建国际化平台、打造优良校园文化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全人教育、通识教育、自主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着力锤炼学生自身内在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形成特色办学机制。我国目前已经有1000多所本科院校,很多是综合性大学,但真正小而精、特色鲜明的高校并不多。高校结构层次应该是多元化的,层次分明的。既有大而全的综合型大学,也有小而精的学院,既有研究型大学,也有教学型、实用型大学。中国每年都能迎来一轮高校改名潮,据统计,全国两千多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近一半改过名字。改名潮所透露的仍然是高校办学定位的偏差,忽略自身办学定位,追求学科设置的高大全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要扭转这种趋势,需要办学者转变办学理念,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改变高等教育资源按计划分配的方式,改变单一评价方式,对不同高校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价,这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才能够各安其位,能够根据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灵活调整办学模式,自主进行学科、专业设置,实现特色化办学,改变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趋同的千校一面现象。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为中国教育描绘了一幅壮丽图景,到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教育标准将成为世界教育的标准,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中国教育要走向世界,为世界贡献智慧,任重而道远,前提是中国要解决好自己的教育问题,提升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编辑:任琳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