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文化聚焦 -> 正文

文学与公众始终有距离

时间:2009-07-10

●他今年不过刚25岁,却已连续三年制造出中国作家富豪榜

●他是中国最有名气的记者之一,却并不受聘于任何一家新闻机构

●他的最高学历只有高中二年级,却推出了中国文化名家高端访谈

【人物名片】吴怀尧,1984年生于湖北红安。21岁担任《财经时报》封面报道记者,期间因《中国作家富豪榜》闻名海内。22岁签约排行榜网站,成为中国首位职业制榜人。2008年推出自己独立策划并担纲制作的文化名家高端访谈《怀尧访谈录》,成为中国首档个人媒体品牌。

2009年1月,他的访谈录《贡献者:怀尧访谈录》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诸多关注,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在当当网上架一周,登上新书热卖榜第17名。

“洪峰乞讨引起我关注作家生存状态”

山西晚报:你怎么想到推出“中国作家富豪榜”的?

吴怀尧:2006年的秋天,昔日的先锋作家洪峰以乞丐身份向单位抗议讨薪,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各路人马七嘴八舌。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作家真可怜,写得好有什么用,还不是要靠着乞讨才能过日子”。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只是洪峰气愤下的一种举动,而且就我所知,他先前其实也挣了不少钱,鼎盛时期差不多就千万富翁了,为妻子治病都花了近百万。

当然,我也认识一些真正穷困的作家,像写出《亲爱的苦难》的沙漠舟,最潦倒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两毛钱一个的馒头。洪峰事件提醒了我,很有必要关注一下中国作家的生存状态:为什么有的人穷得叮当响,有的人却富得流油?根源在哪里?于是就萌发了做一个“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的念头。登上富豪榜的作家确实风光无限,但作家富豪榜从来不仅仅是一个为文学富豪高唱赞美诗的榜单。

每年作家富豪榜发布时,我都会在导语中写明该文是反映作家的生存状态,并用万字长文去重点推举那些埋头创作的作家,而不是将图书销量作为文学标准。我相信,中国作家富豪榜会改变大众对作家的部分偏见,当然前提是他们要读完我的文章,而不是断章取义,人云亦云。

山西晚报:我注意到,在上榜的25位作家中,前十位几乎没有一位是传统文学作家,位居前四名的郭敬明、郑渊洁、杨红樱、饶雪漫,更是清一色的青少年文学家,难道青少年是目前图书市场消费的主力?

吴怀尧:确实如此。就我的调查,现在阅读的主力军是青少年和中老年,他们有闲情逸致,而且买书的时候不会手软。中间年龄段的读者,很大一部分被报刊杂志和网络分流了;还有一些衣着光鲜的人整天步履匆匆,忙着养家糊口,读书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遥远的回忆。

“富豪榜让人看到:飞起来的并非都是鸟儿”

山西晚报:很多人都感兴趣,富豪榜上的排名和数据是怎么来的?这些数据准确吗?

吴怀尧:从接触作家群体开始,再深入出版社和书店,包括部分印刷厂。整个过程,我都全力以赴去调查去采访,去观察去判断,作为事件核心的观察者,我只是记录客观事实。

个人的点滴努力距离百分百的真相也许山重水复,但是距离无知和失语无疑远了一步。

山西晚报:按你博客上的《中国作家榜制榜说明》所述,你的统计方法为“发行册数×定价×版税率(8%-10%)”。但据我所知,现在某些出版社习惯性地隐瞒发行册数,你如何识破这种猫腻,使榜单数据更为准确?

吴怀尧:你说到的情况,其实是出版业的一种“潜规则”,瞒报和少报书的印量。作家是靠书的销量来获得版税收入,而瞒报销量可以使出版社获得更大的利益。有些作家知道自己吃了“闷亏”,但是因为与出版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出版社可以虚报,报高或者报低,但是市场不是稻草人,只要广泛调查,就能离事实更近一步,我的主要数据源自市场调查,出版社的相关数据,只是作为辅助来对比核实。

山西晚报:有不少人说,作家富豪榜缺乏权威性,对于此类质疑,你作何感想?

吴怀尧:老实说,我很同情他们。这是最没有水准的质疑,跪惯了的人才会迷信权威。要是改天我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或者《新闻联播》播出,估计他们会崩溃吧,呵呵。

山西晚报:在你看来,作家的收入和实力是否成正比?你认为作家成为富豪,对文学本身有无影响?

吴怀尧:两者之间其实并不是完全挂钩,这也正是让人叹息之处,飞起来的并非都是鸟儿。至于作家和财富的关系,我赞同美国作家福克纳的观点,“对一个写作者而言,太穷或太富,都不太妙”,我很难想像,一个饥肠辘辘或者脑满肥肠的作家,可以写出惊世之作,带给读者永恒的美。

山西晚报:学者叶匡政说,你的作家富豪榜已成为左右今天文学秩序的一种力量。证明的恰恰不是文学的兴旺,而是文学的消亡?对这种观点,你持什么态度?

吴怀尧:就我的理解,此类观点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态。这和朱大可说中国文坛是个垃圾场有类似之处。对当代文学厌倦的同时,却又难掩心中对文学的爱与痛。文学以前是大家闺秀,一般人高攀不起,随着网络化写作的来临,开始有些三陪小姐的意思,似乎只要有兴趣,谁都可以玩一把。有的人写了几首垃圾诗,就自封诗人;有的人在报纸角落发表一篇豆腐块,就冒充作家;什么样的文化人才是我们的脊梁,《怀尧访谈录》会告诉大家。

“假如为金钱写作,我一定会冲上榜单”

山西晚报:2008年3月,你又推出了独自担纲制作的《怀尧访谈录》,结合网媒和纸媒,对话中国文化领域的杰出贡献者。我感兴趣的是你选择采访对象的标准是什么?推出《怀尧访谈录》的初衷是什么?

吴怀尧:英国人曾经说,“宁可失去印度,也不要失去莎士比亚”,文化精英对国民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就我观察,当下文化界既能坚持独立性又不被边缘化的文化人极为罕见。更多的人要么欺世盗名,要么躲在笼子里面做学问。少数在阳光下有尊严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又面临被误读或忽略的可能。如何才能使得文化界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并且这些声音在大众中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于是我想到了用访谈录的方式推举文化界贡献者。那些对中国文化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作家、诗人、学者,都有可能是我的访谈对象,必要时,也会跨领域采访数学、物理、医学等领域的精英。

山西晚报:《怀尧访谈录》与“中国作家富豪榜”推出后,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想知道,它们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

吴怀尧:文学与公众始终有距离,“作家富豪榜”是把作家整个群体推到公众面前,首先让大家知道作家群体的生存状态,同时提高大众对作家的关注度。而《怀尧访谈录》则是大海捞针,是沙中淘金,采访对象是以文化上的贡献、思想上的价值、艺术上的成就为准则。

山西晚报:2009年1月,你的访谈录《贡献者:怀尧访谈录》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诸多关注,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在当当网上架一周,就登上新书热卖榜第17名。你有信心进入自己的“中国作家富豪榜”?

吴怀尧:假如我为金钱写作的话,我相信我一定会冲上我的榜单!那我就成为最具商业价值的作家了!哈哈。

山西晚报:感觉你是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性精神的人,这与你的成长经历有关吗?

吴怀尧: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受应试教育摧残较少吧。世界在我眼里,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也可以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绝不会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相关链接

□入榜作家对作家富豪榜的回应

郭敬明:作家登上富豪榜是时代的进步,是社会对文化的尊重、对文化的一种需求。因为读者有这种需求,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书,这对作家来说也是一种回馈和回报。

郑渊洁:这个榜单可以起到保护部分作家经济收入的作用。倘若您确定您没有拿这么多钱,您就可以对您的出版社的品行打个问号了。作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全国这么多书店调查自己的书到底卖出去多少本,现在有人替您做这件事了。用公布的数字减去您的实际版税所得,我们有理由怀疑那个差距就是出版社向您隐瞒的数字。

韩寒:相对于金融界的富豪榜来说,这个榜单误差可能更小一些,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杨志军:“作家富豪榜”从钱这样一个新鲜的角度来评判作家,读者多了一个关注作家的视点,因此可以吸引社会和更多的人关注作家,是一件好事。作家大可不必上不了榜就愤愤不平,也没有必要上了榜就沾沾自喜。这个榜单从书的印量统计版税收入,数字基本准确,但这个数字并非代表了作者的年版税收入,比如《藏獒》,其实从2005年就已经开始销售,因此这180万应该是近两年多版税收入的总和。另外,这个数字只是作家应得的数字,“出版社有自己的销售与周转机制,它不会印多少册就立即发给你相应的版税,有一部分要第二年甚至更晚才会拿到。”我觉得,这就是其他作家反驳“算多了”的原因。

□媒体对《怀尧访谈录》的评论

在我看来,真正的对话,就应该如此,彼此敞开心灵,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深切的人性关怀。读《怀尧访谈录》,除感受文字力量及大家风范,震撼亦在书外。换言之,《怀尧访谈录》又是一本励志书,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何其重要。高中退学的吴怀尧,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三无人员”(无文凭无背景无资历),他能独开天地,并且得到文化界的好评和热捧,这多少值得大家反观己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那些不知道吴怀尧的大学生和那些没有看过他访谈录的媒体人,我都寄予深切同情。——《新民晚报》

《怀尧访谈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历史的坐标参考,有让人心静如水的魔力。原来,李银河想表达的并不是性观念,而是呼吁人道,呼吁对少数派的关注;郭敬明,也并非抄袭的代名词,他不过是我们这个浮躁时代的精明商人;陈丹青,不是口无遮拦、崇西方的右愤,而是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切肤者……更重要的是,这些被采访的人物,他们在访谈时也展示了自己未经过滤的人文价值演变的小历史。——《中华读书报》

当下绝大部分纸媒记者的采访需要所谓的新闻由头和名气指数,而吴怀尧则直接跨越这些浮萍式的新闻规则——只要他认可,就可以形成万字访谈,并使之成为其他媒体记者报道的由头和热议的话题。——《华商报》

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即将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及有颗顽强心的职场人士,他们有韧性、耐心和知识,最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怀尧访谈录》不是金钥匙,但可以找回独立思考的勇气与信心。——《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