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文化名片候选单位:孙中山先生故乡所在地翠亨村,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我市唯一的市级生态保护区--五桂山,著名的温泉旅游文化度假区--中山温泉景区,以及阜峰文塔、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慈善万人行、小榄菊花会、中山咸水歌、岐江公园、詹园、石岐乳鸽、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岭南水乡、咀香园杏仁饼、孙中山纪念堂、孙文纪念公园。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极富个性与创意的城市营销,树立起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时,中山也大踏步走入了这一行列。昨天下午由中山市文化名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中山市 "十大文化名片"评选活动,在市委宣传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16个文化名片候选单位一一亮相,接受公众的投票。主办方介绍说,最终产生的十大文化名片,将结合旅游和文化产业,进行深度开发。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有关专家反复论证,初步确定了16个文化名片候选单位,它们是孙中山先生故乡所在地翠亨村,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我市唯一的市级生态保护区--五桂山,著名的温泉旅游文化度假区--中山温泉景区,以及阜峰文塔、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慈善万人行、小榄菊花会、中山咸水
歌、岐江公园、詹园、石岐乳鸽、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岭南水乡、咀香园杏仁饼、孙中山纪念堂、孙文纪念公园。
此次评选活动将采用市民投票和专家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市民可通过报纸邮寄投票、网上投票或者手机短信投票,邀请国内国际知名学者、城市营销领域优秀实践者共同组成专家组,对参与展播的城市文化名片进行全方位的解析,结合市民意向,评选出代表中山城市文化精神的城市文化名片。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旭介绍说,首批十大文化名片诞生之后,将与有关旅游文化研发机构合作,进行延伸开发,制作成利于传播的纪念品,或者设计相关旅游线路,进行整体城市营销。之后,还将根据第一次评选的反响,陆续开展例如饮食名片、建筑名片、旅游名片等系列名片,充分挖掘利用中山的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形象。
16个文化名片候选单位,可谓各有各的精彩,到底哪些能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山的十大文化名片,还要中山市民说了算。记者从候选名片中挑选些许准名片,与中山的市民们一起去猜想。
翠亨村
■入选理由:翠亨村是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翠亨村为五桂山三面环抱,面向珠江出海口。名胜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陈列馆和中央电视台中山城影视基地及中山纪念中学。
孙中山故居由中山先生亲自设计,每年有国内外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游览。中山纪念中学由孙中山长子孙科于1934年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乃富强根本”的遗愿亲手创办,这所重点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2009年,该校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翠亨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记者述评:毋庸置疑,这该是即将产生的中山十大文化名片中最没有争议的一张,伟人从这里走出,精神在这里延续。令人可喜的是,翠亨村打了个“组合拳”,优势资源的强强联合,使得不仅是故居,而且是整个村庄,都会以伟人的名义,走出中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市民看法:市民欧阳洲说,翠亨村是孙中山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在翠亨村里坐落着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的精神在翠亨村的居民中沉淀,在中山沉淀。翠亨村的每一个农田、每一个旧房子,到处都曾经留有孙中山童年的足迹。把翠亨村作为中山的文化名片是必然的,具有象征意义。
慈善万人行

■入选理由:始于1988年的慈善万人行,是为了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发展福利事业、造福社会而举行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各阶层人士万人云集,齐齐参与为公益筹款,经过20余年的丰富积淀,已经形成中山市一年一度的新民俗活动,也成为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盛事。
■记者述评:一个慈善活动,经历20余年的风风雨雨,依旧茁壮成长,可见它所生长的土壤是多么厚实。如果说孙中山先生带给这片土地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博爱的胸襟,那么慈善万人行,就是这种精神的延续。而当醉龙、飘色、云龙等曾经销声匿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其中得到新生时,慈善万人行,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市民看法:市民李先生认为,慈善万人行入选十大文化名片候选名单,不仅肯定了中山人民的博爱精神,更有助于这种精神的发扬和延续,“当它成为城市文化名片时,它会在无形中激励更多的人,走进慈善的队伍”。
阜峰文塔
■入选理由:阜峰文塔创建于1608年,坐落在石岐区烟墩山上,300多年间孕育了世世代代在塔脚下繁衍生息的子孙们。此塔一向被视为中山的象征。站在塔上向四周眺望,石岐区的今昔风光尽收眼底。“阜峰文塔”也被称为“中山十景”。
■记者述评:对于文化的东西,人们总喜欢追根溯源。回到中山,自然就来到了这座古色古香的“阜峰文塔”。许多人说这里是城市繁衍生息的原点,它深深地融入了世世代代中山人的生活。它不居高临下,而是温柔敦厚,用一双平和眼,静观这座城市的云卷云舒,点滴蜕变。
■市民看法:6岁的孩子小鹏形容其古色古香:“好像《白蛇传》里面的雷峰塔”。在老街坊玉姨的回忆里,阜峰文塔与街坊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上世纪60年代,孩子们放学后就遍山跑、采野花,嬉戏作乐,大人们则上山拾柴枝、枯叶等回家生火烧饭。60年代的烟墩山还是旧石岐避战防空的场所,不少老街坊对1969年上山挖防空洞和战壕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工人、街坊和学生们一个个挽起袖子,拿着锄头铁铲,你挖土我运泥,大伙干得热火朝天。如今的阜峰文塔已重新修建,到了晚上更是灯火璀璨,与石岐区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互相辉映。现在,昔日的避战防空场所已转变成为城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清晨,许多退休老人在塔下慢行、耍太极、舞剑等。每逢周末,不少家庭一家老少前来步行登山,其乐融融。玉姨说,这座塔已经融入了她们的生活。
岐江公园

■入选理由:岐江公园,2001年建成,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该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公园2002年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获得中国建筑艺术奖,2008年获得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
■记者述评: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是中山走向现代化的印记,也是中山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典范。曾经的中山人,在这里书写着工业化的篇章,现在的中山人,在这里享受着清水绕岸,绿树成荫的自然气息。这是一个转型,也是一个突破。
■市民看法:市民林先生说,岐江公园是中山市的文化主题公园,园内田园生态和淡水植物都是中山所特有的,建筑设计也是充满艺术气韵,园里的布置本身体现出一种工业化和自然的冲突,但正是这种冲突,让人更能感受到它的独特。它本身的设计理念很吸引力,如果成为中山的文化名片,能让更多人欣赏到这种设计的独特性。
市民欧阳洲则认为,对老年人来说,特别是镇区的老人,新建的岐江公园在他们心里很陌生,也很不熟悉,年轻人会更喜欢这类比较新颖的设计理念,但老人可能并不会特别关注,如果作为中山的文化名片,应该是选择那些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