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兜响当当》海报
麦兜不是头笨猪
成为从暑期档突围的唯一国产片
“小猪麦兜”票房“响当当”!数据显示,动画影片《麦兜响当当》自7月24日公映起,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首日全国票房破千万元,首周末票房达3300万元,截至7月29日,《麦兜响当当》票房已超4000万。 其实,“麦兜”讲述的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母亲麦太在香港混得不好,来内地寻求发展,床上还放着一本书——《怎么做CEO》;麦兜在武当山经历了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吃苦环境;麦兜无心习武,最大的乐趣是跟小同学偷入炼丹房煮方便面;麦兜和母亲互相让鸡肉吃,结果鸡肉掉地;麦兜最后失败了,还是高高兴兴地回去,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李嘉诚……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东新华展望传媒有限公司、香港博善广识有限公司、北京优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麦兜响当当》,作为香港的麦兜系列影片首次正式登陆内地影市。 “道长,我没有腰哎。”这只缓慢、没有腰的小猪,用它的单纯、乐观和坚持,在《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等进口大片的围攻下,成为从暑期档突围的唯一一部国产影片。年初《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映周末创下的3000万元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被“麦兜”轻松超越。 在上海影院排片表上,“麦兜”场次已领先《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冰川时代3》等进口大片。“除了变形金刚,‘麦兜’打破了今年上半年所有影片的票房纪录,‘哈利·波特’、‘冰川时代’、‘喜羊羊’都比不上。”上海联合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说,业内人士开玩笑说,“哈利·波特的魔法还不如一头‘笨猪’。” 据估计,如票房持续火爆,《麦兜响当当》不难成为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 10多岁的嘿嘿小朋友,张口就说出了“麦兜”里无厘头的台词,“道长,它真的没有腰啊,它连脖子都没有。”这个暑假,嘿嘿和同学可看了不少电影了,他很喜欢这只笨笨的小猪“麦兜”。而当问起前不久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马兰花》时,嘿嘿毫不留情地回答,“没看,不想看。” 孩子不是“北京填鸭” 用简单的故事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从去年的《风云决》到年初的《喜羊羊与灰太郎之牛气冲天》,再到如今的《麦兜响当当》,作为第一出品方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几乎成了中国动画片的“金手指”,几次创纪录的成功,完全改变了人们认为的国产动画片不出票房的既有印象。 “来找我们的动画片的确很多,但我们会首先判断这个品牌本身有没有培养的价值与成长的空间。”上海文广集团影视剧中心营运部主任刘咏说,经过这几次成功的运作后,整个国产动画市场正在慢慢成长,“但真正品相好的动画品牌还是很少,现在我们能做的还只有‘喜羊羊’和‘麦兜’。” “麦兜”的好品相体现在哪里?“不是一本正经地直白地教育人,而是用简单的故事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吴鹤沪描绘,我们能想象,有的拍儿童片的导演会怎样处理麦兜在武当山上的习武,“传统概念肯定拍麦兜如何刻苦,然后好多豪言壮语。这片子恰恰相反,麦兜式无厘头的语言特别多,孩子们在笑声中特别乐意接受。” 《麦兜响当当》以1500万港币的投资,已经轻松赢得超过4000万的票房。与之相比较,在7月初上映的动画片《马兰花》800万票房来得就艰苦多了。投资1500万元的《马兰花》历时3年制作,3D、特效、音效、作曲等水准颇高,还集结了包括姚明在内的全明星配音阵容,同样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与“麦兜”相比,《马兰花》还是没能突破传统动画片的普遍成绩。 “我们以往做动画片,全部是大人为小孩包办一些事情,选什么主题用什么语言,用大人的方式喂给孩子。可孩子不是‘北京填鸭’,能不能接受啊?”吴鹤沪说。 观众不会主题先行 要用当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现 “‘麦兜’教会我们,在这样一个时代要用怎样的方式来传达价值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说。 一位《麦兜响当当》推广人士告诉记者,从他个人来说,《马兰花》这样的选题肯定不会去做。“不具备市场的品相,题材比较老,不具备时代性。不是光有明星配音就行的,还得有剧情配合。” 刘咏则说,他所在的团队自始至终脑子里绷着一根弦,就是市场。“从找项目开始,自始至终拿市场意识来衡量,作符合市场规律的判断。”他说,“我们同样有媒体责任,不会去做低俗、恶俗的东西,‘麦兜’传递的就是单纯、乐观、善良。但时代在变,你的传达方式也要变,要用现代小朋友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贴近他们生活的方式表达,而不是枯燥地说道理,后者只会起反作用。”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推广国产动画片《闪闪的红星》,曾有电影院线组织小学生集体观看,结果小朋友们纷纷跟老师说,小潘冬子对胡汉三很凶,这小孩对老人没礼貌。老师越解释孩子越迷糊。业内人士只能摇头,“把大人的思维方式用孩子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这中间肯定有距离的。” “不止动画片,为什么我们有些电影得拉人去影院,得单位发票要你接受教育?”吴鹤沪把类似的影片称为“三公电影”,发公文、用公款、工作时间看电影。“其实,这样的电影一般都安排在星期五下午3点,单位发票下去,其实不会去看,等于变相提前下班。这样的票房有什么意义?” 吴鹤沪呼吁,不明白“麦兜”票房为什么那么好的电影工作者们,不如都先去看一遍“麦兜”。“看电影就是一种文化休闲方式,观众肯定不会主题先行,说我是来接受教育的。要引导观众,必须用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现,不然请他来都不来。” “请我们的电影制作者到生活中去,寻找现在观众乐意的接受方式,符合现代生活的语言方式。”吴鹤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