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文化聚焦 -> 正文

国图将建最大古籍保护实验室

时间:2009-09-09

国家图书馆,今年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从京师图书馆到国立北平图书馆,从北京图书馆再到国家图书馆。它的名字几经更迭。从什刹海北岸的广化寺,到国子监重新开馆;从北海河畔的文津街,到白石桥新址,它多次迁址。如今,这方书籍的乐土、读者的圣地依然秉承着“藏书尤系天下”的信念。现任馆长詹福瑞说:“国家图书

馆正阔步前进,迎接下一个百年。” ■ 国图百年馆史 1909年9月9日 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向朝廷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获批。这一天,就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馆纪念日。 1912年8月27日 京师图书馆在位于什刹海北迤的广化寺正式开馆。由于其环境对藏书不利,于1913年关闭。 1917年1月26日 京师图书馆在方家胡同馆舍(原国子监南学)重新开馆。 1916年4月1日 教育部发布第128号通知,新出版图书要送京师图书馆收藏。 1928年7月 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2月,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居仁堂馆舍举行开馆典礼。 1929年8月 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下属的北海图书馆合并。合并后,馆名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 1937年开始 抗日战争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部分馆藏及馆员南迁,并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陆续建立了北平图书馆办事处。 本报讯 国家图书馆今天迎来了100岁生日,包括“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在内的多项纪念活动将在今日举行。 古籍保护实验室下月建成 在国图挂牌成立的中国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建立的古籍保护实验室,目前人员和主要设备已经到位,预计下月建成。 古籍保护实验室研究组副组长田周玲介绍,实验室不仅面向国图,更是面向全国各地图书馆,研究保护古籍的科学办法,并协助图书馆进行古籍保护工作。 在人员方面,实验室专门引进了“化学分析”专业的学生,对纸张保护、空气影响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实验室分为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纸张耐久性实验室、纸张物理强度实验室和纤维质量分析室等五个部分,配备了先进的测量、分析仪器,堪称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古籍保护实验室。 田周玲介绍,目前古籍保护和修复多是采用传统办法,其科学性尚有待考证。使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能够拥有更加精确的、科学的保护方法。 过度下载将被监控限制 国图主管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副馆长魏大威介绍,出于版权保护的需要,国图已经开始对读者浏览、下载实施监控,如果超出正常限制,IP就会被封掉。 魏大威说,比如某一个读者在一分钟之内下载了50页图书,那就意味着这已经不是正常下载,因为人阅读时不可能一分钟就看完50页,这样的话,工作人员就会判断这属于恶意下载,这个读者就会在国图网络上被封掉。 目前,国图已经具有能够有效控制过量下载的技术手段,并且与有关合作方协商,在进行实时监控的同时,对读者过量下载行为进行预警。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王荟 专题摄影/本报记者 浦峰 (除署名外) ■ 相关新闻 国图展出“百年记忆” 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4时免费开放

本报讯 作为百年馆庆系列活动之一,“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昨日在国图总馆南区原工具书阅览室开展。 展览第一次系统、详尽地介绍国家图书馆百年来的历史,揭示国家图书馆历经风雨后的沧桑巨变。 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实物、音像等多种媒介详细介绍了国家图书馆辉煌的百年历程。展出实物档案近40种,有邓小平、江泽民为国图题写的馆名原件,在国子监南学方家胡同馆舍时使用的五块方砖,方砖雕刻着“京师图书馆”五个大字,郑振铎捐赠所藏书籍相关文件等。 展览将持续到10月7日,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4时免费对公众开放。 ■ 对话 “国图日接待读者世界最多” 百年馆庆之际,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作为服务机构,国图之大,不仅仅在于馆舍面积和馆藏之多,更重要的是海纳百川的气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在面临着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数字图书版权等现实问题的同时,国图面对的是新的100年。 馆舍面积列世界第三 新京报:国图已经跻身世界三大图书馆之列,现在的国图之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詹福瑞:1987年国图白石桥的新馆建成以后,国图的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了17万平方米,当时居于世界国家图书馆的第三位。新馆是1973年周总理亲自定的,原来就是想在文津街附近扩展一下,总理说将来有一个大的发展,应该再选一个更开阔的地方,那么就选了现在(白石桥)这个地方。 去年新馆北区建成以后,增加到了25万平方米,居于世界国家图书馆的第三位,这是馆舍面积。 在读者接待方面,一天可以接纳的读者达到两万,这样的接待量,在世界上我认为是首屈一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我们相比。 还有就是收藏量大,收藏量在2008年底已经达到了2697万册,现在已经到了2009年的9月份,我们的收藏量已经超过了2700万册,这个收藏量在世界国家图书馆里面是居于第四位或者第五位。 甘于奉献最重要 新京报:在国图发展过程中,你觉得什么最重要? 詹福瑞:我们也在总结,也提出很多说法,比如说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最后我们没确定下来。我觉得这些好像都不是很全面。 新京报:那么,在这些并没有最后确定的总结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詹福瑞:我个人认为是两点,一个是作为国家图书馆的胸襟气度,就是海纳百川,我们不排斥任何一个,只要它先进。另外一种精神,我觉得是甘于奉献,一切从读者的需求出发。 成为世界数字图书馆创始人 新京报:国家图书馆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詹福瑞:最近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建成国内首馆和国际上的强馆,希望成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一个大馆、强馆。 新京报:国图近年来着力发展数字图书馆,在这方面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图书馆相比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 詹福瑞:就是在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刚刚开过一个世界数字图书馆的会,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和美国等国家共同发起了世界数字图书馆。美国建世界数字图书馆,为什么要紧紧抓住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是因为它必须要和我们合作,主要还是考虑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时也考虑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在世界图书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