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国主义”的说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但它又不只是一种说法,一个概念。“新爱国主义”反映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是一种新的社会意识,是中国人民在进入新世纪后形成的一种时代共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中有着强烈反映,在中国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中有实实在在的表现。
“新爱国主义”的由来
爱国主义为世界各民族所共有,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更加高涨,成为反抗侵略、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不断得到提升和弘扬,为祖国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反对藏独分裂活动、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充分地展现出来,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形成了一种“新爱国主义”的表现形态。具体说来,“新爱国主义”这个概念是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出现的。2008年“3·14”拉萨严重暴力事件和奥运圣火传递受阻事件发生时,中国人民空前广泛地团结起来,空前有力地行动起来,揭露谎言,表达支持奥运、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意愿。今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中国各族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方面所表现出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意识,都标志着中华民族爱国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对此,海外有媒体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不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爆发”,而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国人当中的“新爱国主义”。由此,“新爱国主义”一说开始流传开来,并受到了关注。
“新爱国主义”的表现和特征
从概念上说,“新爱国主义”并非第一次出现,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内的不少人,曾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用过“新爱国主义”这个概念。但就中国爱国主义发展史来说,“新爱国主义”虽然在维护祖国利益和民族尊严等核心价值方面与之前的爱国主义并无二致,但在产生背景、社会心理和表达方式上,的确呈现出了鲜明的新特征。
空前的爱国自豪感。“新爱国主义”的所爱对象是正在走向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自进入近代以来,经济的落后、国力的衰微以及由此决定的在国际关系中的屈辱地位,使得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始终伴随在争取民族解放、独立和平等的奋斗之中。那时的爱国主义,始终带有一种以弱抗强的悲壮心态。而当今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大多都是以振奋和自豪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并寄托着更为美好的期待。“新爱国主义”不同于以往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不再是一种弱者的抗争,而是建立在祖国日益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强烈抒发。
高度的爱国自觉性。如果说以往有些爱国运动是在政党或政治团体的组织和发动下进行的话,那么,当今在全体中国人民之中形成的“新爱国主义”,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对国家民族前途所产生的充分自信,在利益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中国人民表现出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在当前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世界中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爱国主体的空前广泛性。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高度开放的多元社会,与世界的交往交流空前广泛,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在比较中增强自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产生共识。各个阶层的人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通过实践而达到高度一致,从而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上,空前地一致起来、团结起来。随着国家的强盛,中华民族对民族感情的珍视和根本利益的共识已经超过其他歧见。
爱国具有高度理性。“新爱国主义”群体中有很多人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年轻人有激情,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更新和更开阔的视野,其他经历过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对中国的崛起也有着更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尽管各年龄段的人们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能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把握爱国的新要求,而不是所谓排外和闭关自守的思维,人们以更加自信、理性、平和、宽广的心态观察国际事务,表达爱国心声,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国家形象,维护世界和平。
关于“新爱国主义”的几个认识
“新爱国主义”的本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坚信中国崛起的必然,对社会主义中国充满自信。但由于“新爱国主义”出现的时间不长,发展还有一个过程,因而人们在认识上还有一些模糊的地方,甚至有人刻意曲解。
绝不能把“新爱国主义”等同于民族主义,甚至与极端民族主义划等号。当前,有人贬低“新爱国主义”,把它当作民族主义甚至是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加以排斥。在这些人眼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贬义词,从而将爱国主义污名化。实际上,民族主义是近代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存在的一种客观历史现象,是维护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粘合剂和社会力量,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一种进步的历史潮流。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结合,是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最鲜明特点,是近代以来反殖民主义的产物。
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是宽容、理性、开放的爱国主义,而不是狂热、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倡导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决不是要搞什么民族主义,更不是要称霸世界,而是鼓舞中华民族要自信、自立、自强起来,加快自己的发展进程,争取对人类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绝不能把“新爱国主义”的内涵抽象化、空洞化、固定化。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必须明确,“新爱国主义”的对象和母体是社会主义中国,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致力于促进祖国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代表着中国社会进步的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体现着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
绝不能为爱国设置荒谬前提。近年来有一种论调很值得注意,这就是某些人抛出的“先民主,后爱国”的荒谬说法,想当然地为爱国设置了一个所谓“民主”前提。在他们看来,要爱国必须在中国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这实际上暴露了这部分人别有用心的政治诉求。
在当代中国,“新爱国主义”的突出特点,就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爱国的具体表现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搞西方那一套制度。
“新爱国主义”是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今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阐发“新爱国主义”,对于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中华民族意志,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已彻底告别了积贫积弱的历史和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我们的国家已经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因而,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出符合新时代、新任务的新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意志和精神力量,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投身于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实际行动,奋力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