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文化聚焦 -> 正文

很遗憾,有些纪念馆还在“创收”

时间:2009-10-10

国庆长假外出旅行,走访了多座城市的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旅游景点高额收费一度十分普遍,眼瞅着各地大发“红色财”实在不像话,2年前中央政府责令各地立即纠正“泛市场化”之恶,取消各类“红色景点”及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卖票参观制,一律实行免费参观制。然而,长假期间我参观多个地方红色旅游景点的感受却是,此项政令在各地执行时被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

我们一行人4日上午10时左右抵达周恩来纪念馆大门外,自以为此处是个免费参观景点,就很自然地向大门口走去,没料想,门卫手一横,冷不丁丢出一句“买票去”的硬话。惊愕之余,我们与门卫理论,对方的口气大得唬人:“爱看不看,要理论你们去找市政府……”远道慕名而来,总不能败兴而归,于是,每张票18元,我们只能老老实实掏钱。

平心而论,18元一张的参观票我们并非掏不起,更不是舍不得掏这份钱,气就气在中央政府的政令在此处地方政府的眼里形如一张废纸。

进入纪念馆,更不可理喻的事情一幕幕上演:一个个陈列周恩来生平事迹的密封展柜内的投射灯都是关闭的;展柜内的文字说明有的脱落,有的残缺。纪念馆其实就是周恩来祖居,由于系木结构老房子,原本光线就暗淡,屋内照明灯光又不足,外加展柜内的投射灯没有开启,参观者的心情已无须赘述。

明显的管理不到位,明显的投入不足,甚至近乎于吝啬。周恩来祖居所在的江南越地是表征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的核心区块之一,这儿的人均GDP早已迈过1万美元大关,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比上海还高,地方财政之富庶更令中西部地区所羡慕。由此所见,周恩来纪念馆收费18元,与“创收”逐利无关,只能从旅游资源配置和旅游体制设定的不地道找原因。

根据门票票根显示,周恩来祖居隶属当地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所管辖,这是一家市场化股份公司。然而,旅游资源分为“红色资源”、自然人文资源和人造资源三大类,除最后一类可采取谁开发谁受益(纯市场定价)外,前两类资源均属公共资源,其中第一类资源不能经营而只能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其资源属性百分之百属于公益,必须遵循以公益为主的“无利经营”原则;第二类资源系大自然的造化或人文历史遗存,其所有权归全体民众共同所有,其经营只能遵循薄利原则。但现实是,三种旅游资源在各地大多被市场化公司所“混杂经营”,或被带政府背景的国有公司实施垄断性质的“控股经营”,如是,中央政府纵有禁止红色景点卖门票的三令五申,执行过程中却大打了折扣。

旅游部门提前发布预测,截至6日18点全国假日办的监测,国内旅游人数预计将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13%,旅游收入超1000亿元,同比增25%,拉动经济复苏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在好看的数字背后,国内旅游资源配置及旅游体制设置中长期存在且继续呈“坏”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若旅游资源配置做不到市场归市场,公益归公益,继续呈“杂交”状态,从长期看,旅游的人文教化功能必继续被人为异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则难以长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