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文化聚焦 -> 正文

【广东省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 新时期文旅志愿服务工作的成功探索

时间:2021-05-20

项目背景

志愿服务的繁荣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山市按照“管理规范化、服务常态化、提升专业化、支撑信息化、拉动项目化、运作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建制度、广动员、强服务、促规范,建起一支成建制、成体系、成规模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让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进一步提高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水平,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成立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这是全国首家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其主要职能是对全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进行组织、管理、培训和交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研究和服务项目孵化,致力于提高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的服务理念、服务精神、服务规范、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项目做法

(一)扩大志愿服务效应,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为展现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理念、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风采和服务成果,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设立体验部,系统介绍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展现文化志愿服务的工作理念、总体思路、工作形象、信息技术平台、激励回馈办法、榜样人物、社会参与机制、专业化运作成效、服务活动品牌等,让观众直观地了解文化志愿服务,触摸文化志愿服务的脉搏,激发他们投身文化志愿服务的热情。

(二)建立孵化机制,培育“青苗项目”开花结果。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特设拓展部,对处于萌芽状态或青苗阶段的民间优质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孵化、培育,从项目策划、定位、执行、推广、经费筹措等方面给予扶持,为有创意、有效益、有前景的文化志愿项目提供业务指导、策划咨询、管理提升、人才培训,推动“青苗项目”茁壮成长,开花结果。项目完成孵化后,由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总队根据项目的适应范围和效益前景,通过政府购买、资助实施、公益创投、对接推荐等方式推动项目有效开展服务。

(三)培养文旅志愿服务人才,提升文旅志愿服务水平。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设立了培训部,建立了“岗前培训—通用培训—专业培训”的系统培训机制。培训根据各个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的业务水平和岗位适应需求,分为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让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了解和认同文化志愿服务理念,掌握岗位技能和才艺。同时,组建了专家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指导老师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培训工作与全民修身文艺课堂、春秋季公益培训班、“绿色暑假”公益艺术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培训和社区艺术团文艺骨干培训等有机结合,提升文旅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依托文化场馆资源,搭建志愿服务分享平台。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依托学院优良的活动场馆和丰富的志愿者资源,开展的常态化、多元化文化艺术分享活动,为各行各业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展示、分享的平台。2020年,学院推出“艺术随我行-乐分享”系列活动,广泛招募和吸纳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开展“乐分享”文化志愿主题活动。

项目成效

(一)有效提高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在学院的系统化指导之下,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基层社会组织的文化骨干、注册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服务的意识、技能、礼仪、才艺都得到较大提升。这些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培训结业后重新投入文化志愿服务,有的成为了志愿服务得力干将,逐步晋级为服务导师,有的成为基层镇区、社区(村)、各级文化场馆的“火种”,燃起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熊熊之火,辐射带动更多人、更多项目投入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中。

(二)有效培育多个文旅志愿服务品牌。近年来,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帮助中山市文化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手机摄影协会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孵化了“成长的美好”、“乌蒙山的文化慕课”等项目;帮助“达达熊荒岛图书馆”社会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孵化了“72小时书店”、“旧城文化保育”、“青年TALK”、“赛先生课堂”等项目;帮助“七彩鲸鱼故事家族”社会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孵化了“书香中山—书香集市”、“社区亲子绘本共读会”等项目;帮助“生猛战队”社会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孵化了“遇见童年”等项目。

(三)有效提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工作获得感。一直以来,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都是分散在镇区、场馆、社会组织、各行各业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凝聚力不强,工作活动感不强。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的成立,让全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拥有了互相了解的窗口、交流信息的平台、开展志愿服务的桥梁、展示志愿者风采的阵地。每位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走进学院,就会体验奉献的快乐、感受友爱的真情、共享互助的温馨、获取进步的力量。

创新与示范性

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生力量。尽管各地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有组织有章程有活动,但因为“志愿”,往往导致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如何构建一支有理想、有素质、有作为、有规模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影响着文化和旅游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中山市通过建设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打造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的“成长摇蓝”,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发展支撑和学习园地,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逐步从政府主导走向群众自主组织自我创造,形成文旅志愿主体丰富、服务专业的格局,提升全市文旅事业的水平和高度,为其他地方文化和旅游志愿工作提供示范。

专家点评

加强文化志愿者服务,是促进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中山市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率先成立全国首家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为提高文旅志愿服务水平,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构筑精神家园。包括健全保障措施、规范工作制度、落实学院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技术平台建设,让志愿者体验家的感觉,为志愿者构筑精神家园。

二是建立孵化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学院对志愿服务从项目策划、任务执行、人才培训、管理运营、品牌推广、经费筹措方面给予扶持和指导,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创投、对接推荐等方式,推动项目有效实施。

三是实施跨界融合,加强资源共享。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协商相关部门互联互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的主导作用,盘活社会公共空间资源存量,促进共享共建。

四是发挥品牌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学院孵化了72小时书店、旧城文化保育、赛先生课堂、书香中山—书香集市项目,有些项目已产生品牌引领效应。

(点评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杜佐祥)

end

出品: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南方融媒体中心总监制 /林金华作 者/谭志红责任编辑/汪 婧

点“在看你会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