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山市已建成了“市级—镇(街道)级—行政村(社区)级”三级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和服务体系:城市级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类型丰富,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100%建成,各镇(区)均建成省特级文化站,270个有属地管理的行政村(社区)均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纵观中山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和服务状况,还存在着因设施布局相对集中而部分地区存在薄弱点和空白点,造成公众利用不便,因不了解公众需求出现供需不对接等的问题。
![]()
在中山已建成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框架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山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构建与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中山市通过开展住宅小区“邻里文化家”项目建设,将设施、资源、服务、活动嵌入到公众身边,进一步精细化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打通公共文化服“最后一面墙”,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房前屋后遍地开花”建设格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提升公众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工作做法
出台政策,搭建完备的“邻里文化家”服务体系
为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有关“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规划和建设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定,中山市于2019年6月印发《中山市住宅小区“邻里文化家”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面墙”,织密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宜居文化之城”。
“邻里文化家”服务体系主要由邻里自助图书馆、邻里文苑、邻里闲庭三个功能区组成,其中邻里自助图书馆、邻里文苑为必备项目,邻里闲庭由各住宅小区根据实际选择设立,属于特色功能项目。
其中,
(1)邻里自助图书馆:运用自助设备和现代管理信息化技术,不受时间限制,全天候为小区住户及群众提供借书还书、办理借书证、免费wifi等服务,建设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选址应在住宅小区外部或临街商铺,门面开阔通畅,方便小区住户及周边群众进入,配备相应监控设施和监控力量。
![]()
(2)邻里文苑:是综合性文化活动场室,要求配备桌椅、音响、艺术普及设施等设备,为居民提供阅读分享、文化交流、艺术培训、手作美工、生活知识分享、小微讲座的服务空间,建设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
![]()
(3)邻里闲庭:利用小区内的架空层进行建设,提供相应的休闲桌椅、文体设施,便于小区邻里交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为规范“邻里文化家”建设,中山市出台了《中山市住宅小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建标准》(详见表1),以制度化保证规范化,明确要求各试点单位按照标准化的制度建设方案,配备相应的场地、功能场室、设备设施,实行“按需配建、服务融合、先易后难、逐步提升”的建设理念,鼓励“邻里文化家”在达到基本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居民文化需求,不断优化文化设施功能场室和设施配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
表1中山市住宅小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建标准
![]()
![]()
同时,为加快推动“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群众参与在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积极性,中山市还制定了《中山市“邻里文化家”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山市“邻里文化家”评估定级量化标准》,通过评估定级的方式,对“邻里文化家”建设级别按不同额度进行资助。评估定级按照综合评审得分情况进行分配和发放,遵循“规范管理、成效突出、鼓励先进、引导投入”的原则,不按平均分配,强化正向激励机制。
以小见大,提供丰富的“邻里文化家”服务福利
微设施、自服务、高品质是“邻里文化家”服务体系的显著特征,中山市以此为抓手,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将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输送到居民住户的身边。一方面,“邻里文化家”的设施体量不大,如根据所在住宅小区住宅户数的不同,邻里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要求分别为60、100、200平方米,邻里文苑的建筑面积要求为50、100、150平方米,邻里闲庭的建筑面积要求为300、500平方米即可,实际申请试点单位创建的“邻里文化家”面积也在110-950平方米不等。通过将微型设施嵌入居民住宅小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房前屋后遍地开花”的建设格局,有效弥补居民身边设施体系不完善、不便捷的难题。另一方面,“邻里文化家”充分利用信息化和RFID技术实现空间设施的自助服务、智能管理。如邻里图书馆配备自助办证借还一体机、电子阅览机、安全报警联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实现免费WIFI覆盖,提供自助办证、借阅、续借、还书、数字阅读等“一站式”全自动阅读体验服务;邻里文苑配备桌椅、音响、艺术普及设施等设备,为居民提供阅读分享、文化交流、生活知识分享等的高品质文化交流空间,有效满足现代居住形态下居民就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享受公益文化产品的需求,提高居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
纳入总分馆服务体系,提升“邻里文化家”服务效能
![]()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的针对性、适应性,中山市将“邻里文化家”项目纳入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打通资源对接障碍,建立起“邻里文化家”群众文化艺术产品(服务)采购配送机制,面向公众提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积极、向上向善、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艺术素养。为此,中山市面向各邻里文化家建立起资源采购配送“点单”“订单”制度,推动“你点我送”中山文化惠民通功能延伸至“邻里文化家”,实现以需定供,增强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镇(街道)文化部门根据住宅小区住户的需求,以“菜单式”“订单式”向“邻里文化家”配送涵盖文艺演出、辅导培训、讲座、展览展示、文化鉴赏、非遗传承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从而突破“邻里文化家”资源不足、活动受限的问题。
突破传统,鼓励“邻里文化家”进行增值运营
随着中山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设施数量日益增长,使政府文化部门在人力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为此,中山市鼓励“邻里文化家”项目改变行政层级文化设施由政府统一包揽的管理模式,在依托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免费配送图书资源和活动资源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并允许其开展增值式运营,为市民提供文创产品、美学生活用品销售及文化艺术培训项目等特色服务,形成自我良性循环,有效降低政府运营负担。
工作成效
有效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格局
2019年10月,三乡镇华丰花园先行先试,建成全市首家“邻里文化家”。2020年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进一步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住宅小区“邻里文化家”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邻里文化家”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2020年的重点项目予以推动。通过前期项目申报、现场核查、资料审核、专家综合评审以及社会公示等环节,2020年就有12家单位的申报项目获得“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资格(详见表2)。
表2 中山市“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单位名单
通过在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邻里文化家”,中山市进一步织密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步伐,真正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居民身边,打造居民身边的“文化客厅”,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形成宜居文化生态圈。
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亲民度和便捷度
![]()
公共文化服务亲民度不高,设施设备利用便捷度低是公共文化发展的常见问题,中山市通过“邻里文化家”项目,将文化设施建在居民住户身边,将文化活动送到居民住户家门口,不断织密服务网络,提升公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同时,通过增值服务等方式,联合多方社会力量,如三乡镇华丰花园“邻里文化家”引入三乡镇阅读协会开展管理和商品销售服务,打造多元参与、立体化共享文化空间的方式,有效提高公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广大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有效推动探索文化治理的新机制
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要求,中山市在推进“邻里文化家”试点项目的过程中,要求各试点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适宜的管理模式进行运营,同时还鼓励从人民群众着手,发挥群众、社会力量和公益组织的作用,推行“共建共享”理念,提高现有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和文化资源的流动性,如有试点单位采取业主+物管的形式进行管理,有的试点单位采取业主+志愿者的形式进行管理,还有业主+社工、志愿者+社工、业主+文化组织、物管+社工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各镇(街道)文化管理人手不足、服务短缺的问题,而通过发动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决策、服务监督、效能评估等管理环节有效推动形成公众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治理的新机制。
有效聚集社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邻里文化家”的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山市为了吸纳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建设,拓宽项目建设主体范围,在建设主体为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的基础上,还将各住宅小区发展商纳入建设主体,通过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方式,吸纳一批住宅小区发展商加入“邻里文化家”试点项目建设,如板芙镇的盈悦社区“邻里文化家”项目就是由板芙镇盈利丰房地产有限公司进行申报建设的,该房地产公司无偿提供活动场所,自资进行装修和购买设备设施,按照全市的统一标准,为小区住户提供便利的文化设施和优质的文化服务,有效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和方式。
创新与示范性
![]()
![]()
突破传统开展增值式运营,降低政府运营负担。随着中山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设施数量日益增长,使政府文化部门在人力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为此,“邻里文化家”项目改变行政层级文化设施由政府统一包揽的管理模式,在依托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免费配送图书资源和活动资源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并允许其开展增值式运营,为市民提供文创产品、美学设计生活用品、文化艺术培训项目等特色服务,形成自我良性循环,有效降低政府运营负担。
专家点评
![]()
当前,中山市正积极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中山市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以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形式,于2019年底正式启动“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这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在新时代的创新探索。
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展文化馆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背景下,中山市的“邻里文化家”项目更像是图书馆、文化馆分馆的微型综合体。该项目不仅被纳入文图两馆的总分馆体系,依托总分馆体系免费配送图书资源和文艺资源,还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入优秀的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允许其开展增值服务,为市民提供文创产品、咖啡茶饮、文化艺术培训项目等特色服务,通过服务收入补贴运营费用,有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该文化创新项目的意义在于,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居民住宅小区,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面墙”,提高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满足了居民就近便捷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享受公益文化服务的需求,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点评专家: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全吉)
end
出品: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南方融媒体中心总监制 /林金华作 者 /冉 勇责任编辑/汪 婧
![]()
![]()
点“在看”
你会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