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进入2007年时,中山再次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坐标上。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去年1月10日开幕的中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适时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和谐中山、宜居城市、法治社会、文化名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六大奋斗目标。建设文化名城,这一以强烈文化自觉为肇始的战略目标,掀起了2007年中山文化整合、创新、突破之行动。 2007年,中山大力整合伟人、名人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名城的规划布局,孙中山研究取得重大进展。4月,中山市20多位文化顾问围绕中山如何建设文化名城献计献策;6月,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当天,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同在6月,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 9月,中山市政府网公布了《中山市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中山市翠亨村旅游发展规划》;12月,市文化部门正式接管郑观应故居…… 2007年,我市更加注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1月,中山市首次为一批业余编剧家、业余作曲家、业余舞蹈编导颁发聘任书;4月,全市十个文化室先行点之一东南村文化室正式对外开放;10月,230多台文体节目在城乡各地上演,全国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合唱大会在中山开唱; 11月,第六届读书月活动更加深入人心;12月,我市所有24个镇区文化站均达到特级标准,排名全省第一。 2007年,中山在推动文化与产业的融合上更加不遗余力。10月,广东省首届水上民歌大赛在坦洲开幕,中山咸水歌这一民间的艺术,一路唱进“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月,第九届中国(中山小榄)菊花展览会,使“中国菊艺之乡”的菊香诗韵漂洋过海,香满天下……同时,中山慈善万人行的文化内涵不断拓展,以香山讲坛、中山大讲堂等为踏板,余秋雨、王蒙等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大家纷纷走进中山。 2007年,中山“伟人故里”的特色文化更加光彩奕奕;2007年,中山人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更加发扬———这一切的一切昭示着:2008年,中山建设文化名城的步伐将更加有力!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8年2月4日 第 4767 期 A1版 记者 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