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东西,是越分越多的呢?快乐,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会更多。近日,记者就接到收藏爱好者杨桂荣的电话,他得到了一枚“迪光电力”的实寄封,希望能与我们分享快乐。由此,记者也了解了一段我市电力发展的历史。 这个寄出了半个多世纪的竖体信封,已微微发黄。收信地址以黑色细毛笔,分两竖行书“中山石岐孙文西路中山迪光安记电厂启”;左上角是一枚“普48”孙中山像并加盖“金圆”印记的改值邮票。寄出邮戳时间为“13·11·48”;左下角是红色的印刷体:“广东省工业会筹备会缄”。这简单的几行字和日期,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外行人还真看不出来。它有幸在茫茫的人海中,遇上了知音杨桂荣。杨桂荣除了是收藏爱好者,同时也是中山电力系统的一名员工。 与实寄封的首次见面,是在工人文化宫的后门地摊上。在那一堆花花绿绿的邮票中,这个实寄封很是低调。初玩收藏的杨桂荣瞬间被它吸引住了。多年在电力部门工作的经历,让他对“迪光电力”早有耳闻,没想终得一见。几费周折,他得到了这枚实寄封。 在为记者讲述与实寄封的初次见面时,杨桂荣眼里闪烁的是孩子般的欢喜和得意。他讲述的已不是一个信封,而是一次收藏的快乐“历史旅程”。 中山县迪光电厂,创办于1912年。最初的名字是“迪光电力灯所”(又名“石岐迪光电力灯所”),创始人严迪光。他是香山县四区濠涌村(现南朗镇濠涌村)人,1931年后改名为“迪光安记电力灯所”,1956年后改为“地方国营石岐发电厂”,1962年组建了“中山县电业公司”,隶属广东省珠江电业局,1963年中山县电业公司和石岐电厂合并成立“中山供电公司”隶属广东省佛山地区供电局,1981年改名为“中山市供电局”,隶属广东省电力局;1994年9月1日改名为“中山电力工业局”,隶属广东省电力工业局,2002年3月8日改名为“中山供电分公司”隶属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4月始又改名为“中山供电局”隶属广东电网有限公司。 信封里空空如也,内文早已无迹可寻。当年的寄信人,也不曾想过,大半个世纪后会有人将其视为宝贝。这枚小小的实寄封,在杨桂荣的眼中,是中山供电事业发展的见证。 每个人,都是现今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自身生活的创造者。收藏者,不仅收藏历史的见证物品,也描画了自身生活的轨迹。本报记者也希望能在记录百姓的生活轨迹中,为后人留下更多快乐的符号。 何谓实寄封? 实寄封,顾名思义,是实实在在经过邮政部门寄递过留存下来的信封。我们收集它或者研究它和利用它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因为它上面盖有许多戳记,其中最重要的是盖有收寄局的日戳,让人们知道此一信件所寄的邮局名称和日期,从而确定了邮局和用户之间的责权关系,具有法律效用。有的还盖有途中经转邮局日戳和到达邮局的分拣日戳或投递戳,甚至盖有邮递员的名章或工号;有的还盖有欠资戳或粘贴有改批、挂号、快件等签条;如果是从信筒取出的信件,上面还要盖上“信箱开出”或“筒取”戳记等。总之,实寄封上往往有很丰富的信息可供集邮者欣赏和利用。它也是集邮史和邮政史最好的研究实物资料。 现在许多集邮研究者和集邮家们都比较重视实寄封的收集了,比如有人为了参加高层次的竞赛级集邮展览,按照竞赛规则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实寄邮品,那么他们有目的地重视收集相关实寄封就是很必要的了。对一般集邮者来说,收集实寄封也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仅收集邮票,那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事,很是平淡,而收集实寄封,则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藏乐趣。 来源于: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