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馆情动态 -> 正文

贯彻落实文化名城建设目标

时间:2008-05-08

总体目标任务 全面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融合,不断增强我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2009年底前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形成更为高度自觉的共同文化追求,把中山建设成为孙中山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更加深厚,城市人文精神得到较大提升,产业文化与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全面显著提高,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名城。 ㈠孙中山文化工程 1.加强孙中山文化的研究工作。 重点工作及目标:整合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资源,构建“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加强与孙中山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的合作,创设具有城市特色的孙中山学术论坛品牌。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主要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文广新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市社科联;南朗镇 2.提升孙中山文化的时代价值。 重点工作及目标:发掘提炼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敢为天下先”等伟人精神并赋予其时代意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博爱、创新、包容、和谐”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内涵。举办群众性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孙中山文化。把蕴含孙中山文化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贯穿于全市学校教育、人才队伍培训、社会道德教育全过程。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主要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各相关镇区 3.加快孙中山文化的开发利用。 重点工作及目标:整合翠亨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加大孙中山故居及周边地区的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开发力度,扩大孙中山故居景区范围,提升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把孙中山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大力推进以孙中山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新闻传播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积极融入孙中山文化,以名人效应凸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旅游局;各相关镇区㈡历史文化工程 1.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点工作及目标:全面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制订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方案,组织编制《中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汇编《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名录》,分解和落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任务。各镇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认真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内涵与价值,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定的标准,2009年底前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牵头单位:市规划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各镇区 2.深入挖掘香山历史人文资源。 重点工作及目标:整合和提升各种学术研究力量,加强对中山名人、发展史、华侨史、商业史的研究。重点拓展香山人在近代中国工商业史上所作贡献的研究,深入挖掘和研究历史人文资源的文化价值,再现香山人传统的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中山人在新时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信心。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主要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文广新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市旅游局、市侨务局、市社科联、市文联 3.挖掘开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重点工作及目标:依托我市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以革命遗址为基础、教育基地为载体、具有中山地方特色的革命历史文化体系。建设革命历史名人公园,增加烈士陵园的历史文化元素。规划南朗镇石门村抗日根据地文化街区和五桂山珠江纵队活动遗址文化街区。探索开辟红色旅游线路,加强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教育和传承。 牵头单位:市委办(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要责任单位:市府办(市方志办)、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各相关镇区 4.保护利用社会主义建设文化资源。 重点工作及目标:整理、归纳、提炼港口镇民主村和民众镇新平四村青年突击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资源。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中山温泉宾馆等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建设项目,展现中山人改革开放时期“敢为人先”的时代风貌,激发全市人民的创新热情。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主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水利局、市旅游局;各相关镇区㈢产业文化工程 1.打造中山品牌文化产业。 重点工作及目标: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资源整合,鼓励文化企业联合、重组,扶持有实力的非文化企业对现有文化企业进行投资、兼并,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牵头单位:市经贸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外经贸局、市国资委;各相关镇区 2.开发提升特色产业文化。 重点工作及目标:依托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和国家级产业基地,深入挖掘我市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文化,重点提升小榄五金、古镇灯饰、大涌红木家具、沙溪休闲服饰、黄圃食品等特色产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外经贸局、市旅游局、市社科联、市文联;各相关镇区 3.培育发展中山饮食文化。 重点工作及目标:充分发挥中山饮食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饮食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企业将烹饪技术与中山的饮食文化、地域特色相结合,增强中山饮食文化魅力。定期举办“中山美食节”,引导有条件的镇区结合实际举办特色美食节,搭建中山饮食业与国内外业界交流的平台。鼓励饮食企业培育和形成企业管理文化,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到国内外开设连锁店,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山饮食文化。 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外经贸局;各相关镇区 4.扩大产业文化交流合作。 重点工作及目标:积极承办和参与国内外知名的产业文化活动,吸收世界文化精华,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和产业文化共同发展。大力扶持我市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出口,提高我市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吸引国内外文化传播集团、娱乐传媒集团和大型娱乐项目落户中山,鼓励我市企业与国际文化产业集团合作,培育大型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积极利用外资建设和改造文化基础设施。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外经贸局、市旅游局、市外事局;各相关镇区㈣民俗文化工程 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重点工作及目标: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掌握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现状及保护情况,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加快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定期公布。重点加强保护、抢救和传承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续挖掘和保护富有中山地方特色的民歌、民谣、民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文联;各相关镇区 2.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平台。 重点工作及目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将“口传身授”转变为有文字可依和音像皆全的数字化档案,构建网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规划建设中山民间艺术剧场,进一步整合醉龙、飘色、咸水歌以及龙狮凤鹤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策划和艺术加工力度,制作一台适合市民和游客观赏的高水平民俗民间艺术大型表演节目,提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水平。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文联;各相关镇区㈤公共文化工程 1.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重点工作及目标:加快规划建设市新图书馆。市新图书馆和各分馆实行统一标志、统一管理、书刊通借通还、资源完全共享的联合服务制度。到2010年,市级公共图书馆总藏书要达到200万册以上,人均拥有藏书数1.6册以上。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各镇区 2.打造特色博物馆服务体系。 重点工作及目标:建设特色化、系列化、多样化、中小型的博物馆群,形成传承历史文化与保护古旧特色建筑和街区相协调的博物馆群区。建设中山名人纪念馆,以雕塑、壁画、油画等美术手段,展示中山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展现中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历史人脉资源。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各相关镇区 3.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 重点工作及目标:以政府为主导、镇区为依托、村(社区)为重点、农户和居民为对象,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大力加强镇区、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重点加快建设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影剧院和“农家书屋”等项目。积极搭建流动图书、流动展览、流动演出和流动讲座等流动文化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基层文化的服务水平。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镇区 4.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重点工作及目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我市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中山”,形成有中山特色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活动信息发布和公共文化机构展演展览导赏服务制度。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信息产业局;各镇区 5.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体系。 重点工作及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广电实施、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服务”的既定原则,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加快有线数字电视骨干网和农村支线网络的升级改造。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信息产业局、中山广播电视台;各镇区 6.加快市档案馆新馆的建设。 各单位和部门在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中要注意做好相关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移交市档案馆。 牵头单位:市档案局 主要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区㈥博爱文化工程 1.擦亮慈善万人行文化品牌。 重点工作及目标:加大对慈善万人行活动的宣传和创新力度,形成有明显中山特色的博爱文化。注重提升慈善万人行活动的文化内涵,注重挖掘和展示中山本土民间艺术,扩大群众参与面,打造展现中山本土特色文化、展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果的新平台。 牵头单位:市红十字会 主要责任单位:市府办、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社科联、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广播电视台;各镇区 2.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重点工作及目标:依托深厚的中华文化和中山独特的人文精神,开拓完善日常化、长久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促进中山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各镇区的志愿组织和村(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实现更多居民享受志愿服务。 牵头单位:团市委 主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广播电视台;各镇区㈦“三名”文化工程 1.凝聚一批名家。 重点工作及目标:培育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业务、成绩突出、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学艺术家、编辑记者、主持人、社科理论家、出版专家、文化经营管理专家等文化名人。举办文化名人专场演出和展示,出版文化名人的宣传专辑。制定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计划和政策,吸引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落户中山。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主要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市文联 2.创作一批名作。 重点工作及目标:坚持精品战略,以中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文化为主题和背景,开发地方特色题材和现实题材,在文艺、社科、新闻、出版等领域鼓励创作一批能体现文化名城水准的精品佳作。建立中山市文化艺术创作中心,结合国家和省的“五个一工程”及宣传文化精品工程,提高文学、戏剧、小品、舞蹈、书法、电视剧和社科等创作水平,加大美术、电视专题音乐、摄影文艺精品的策划、宣传、推广工作力度。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主要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市文联、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广播电视台 3.培育一批名牌。 重点工作及目标:实施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努力把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市博览中心和市文化艺术中心等打造成著名的城市物标。力争每年都能承办国家、省级文化艺术活动,努力争取省级以上并有较大影响力的常设性文化艺术活动落户中山。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经贸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旅游局、市社科联、市文联㈧生态文化工程 1.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重点工作及目标:建立健全生态教育机制,将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引导人们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生态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的生态保护意识,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与自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各镇区 2.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重点工作及目标: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有效保护核心旅游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旅游、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温泉片区、南朗片区、南区片区、城区片区、长江片区、古香林片区等6大旅游板块,努力将孙中山故居景区和北台景区创建为5A级国家旅游景区,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中山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各相关镇区 来源于: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