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Home -> 馆情动态 -> 正文

第二届文化消费节昨日圆满结束 市民五天掷130万畅享文化盛宴

时间:2009-01-06

最富创意:喜欢的东西自己做 花15分钟把简单的纸张制作成玫瑰花;用缝纫机、绣花针做自己喜欢的手机袋、包包、头花、耳坠;将天空、花朵画在鞋子、衣服上……文化消费节上,由这些创意组合成的“MIX 创意集市”吸引了不少市民,独一无二的作品让大家趋之若鹜。 在一个手工布艺袋的摊位前,三个年轻女孩正在向游客们介绍她们的产品。记者发现,每个袋子上都有一个有意思的标志 “叁叁伍”,女孩们告诉记者,这个标志是以宿舍房号起名的,她们都还是大三的学生,两个月前还不会缝纫,到如今实现设计、画板、缝纫或手工裁缝一条龙,生产抱枕、手提包等手工艺品,元旦当天就卖出了几百元的商品。 据了解,集市上的12个摊位摊主都是“80后”,他们中大部分是学生,有些则已工作,有自己的主业。祥子则是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了事业,去年成功申请到十万元的青年创业基金,目前已经开了实体店,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他告诉记者,这些有创意的年轻人在中山有一个共同的集体:MIX市集。MIX——Make Idea Ex-change(创意交流)。 该团队组织人欧阳洁介绍,“MIX 市集的概念起源于英国,后来传到国内,这是一个创意平台,让那些有想法、爱艺术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据了解,2008年8月底,他们打造了中山第一个创意市集。11月底,在火炬区举办“潮人墟”镇区巡回第一站。“文化消费节提供了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并接受这样一种创意产品 。”欧阳洁说。 听一场名家讲座,逛一次创意市集,玩一把游艺游戏,品一杯红酒咖啡,赏一曲动漫交响……2009年的元旦,中山 市民被一股浓浓的文化味包围着。国寿之约·第二届文化消费节于昨日圆满结束。本届文化消费节在丰富市民节日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拉动了消费。据主办方统计,自去年12月31日晚开幕后,五天时间,文化消费节共吸引超过12 万市民参与,现场文化消费超过130 万元。 最火爆:游艺游戏特别受青睐 消费节期间,记者在现场看到,“游戏游艺——阳光·动感欢乐节”成为了最聚人气的消费项目,飓风飞椅、自控飞机、滑板飞车、旋转的士高等游戏特别受青睐。 刚刚和儿子从自控飞机上下来的张先生对记者说,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儿子玩耍,元旦假期,乘着文化消费节,带孩子出来逛逛。“中山没什么游乐园,就算有些小型的,离市区也比较远,我们来到这里太方便了,带着儿子把所有的娱乐项目都玩了一遍。”记者在采访中,一些家长和青少年都纷纷表示,文化消费节的游乐项目非常适合青少年,如果能进一步整合,在城中心建设一个游乐园或者将类似活动日常化就更好了。 市民的需求也给游艺游戏产业带来了商机,据金马游艺机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产品“飓风飞椅”在1月1日当天就接待了逾4000位市民,一个项目就带来了超过五万元的收入。许多市民都希望这个展区能够延续到春节,让大家有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这个提议已经获得批准。 最昂贵:“贵价”牙雕与市民共享 在艺术文化中心群艺馆二楼牙雕藏品展厅,不少市民为之惊叹:牙雕展品标价上千万!在展厅的中央位置,记者看到,里面最庞大的猛犸牙外弯长度有325厘米,两牙重达148公斤,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猛犸象头骨之一。在展厅两侧,记者看到了各种形状的猛犸牙雕塑工艺品,被称之为“三宝仙佛图”的工艺品,里面有100多个不同的佛像,并且佛像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有 “广东一绝”之称的龙凤呈祥牙球,直径15厘米,里面却有38层。 牙雕藏品的主人坦洲艺鸣工艺雕刻厂的老板吴志伟介绍说,这些工艺品对他来说,都是无价之宝,做这些工艺品的目的只是在于“与市民以文同乐,共享牙雕文化”。 30年前,吴志伟在澳门当牙雕学徒工,随着牙雕艺术走俏于国际市场,吴志伟自己开店搞起了牙雕工艺。八十年代末,由于禁止象牙贸易,吴志伟转型木雕等工艺,但都以失败告终。1994年,吴志伟在中山坦洲开雕塑工艺厂,一干就是16年。最近10年,猛犸牙被发掘后,他便从国外以几百美元一公斤的价格买回来,带着自己培养的一批徒弟重拾牙雕工艺。“文化部已经公布了猛犸牙雕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猛犸(俗称长毛象)属于史前生物,灭绝于一万多年前。猛犸象牙的原料是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出土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和保存等原因,现存的大部分猛犸象牙已不能用于雕刻,成品率只有20%,完整的猛犸牙料更是极为少见。”吴志伟表示,他一直有着一个开猛犸牙雕塑工艺品博物馆的梦想,现在正在筹备之中。 尽管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牙雕让市民看得瞠目结舌,但许多人还是认为能够借助文化消费节,了解牙雕这样一种工艺,还是不错的收获。 最有深度:名家名嘴解析文化、政治、军事 从经典带给人的智慧与感悟,到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与生活,从2008年世界、中国的时政格局,到中国国防现代,文化消费节期间,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孙立群,凤凰卫视主持人何亮亮、马鼎盛先后来到中山,为市民奉上一顿顿知识的"盛宴"。 1月3日下午,当文化消费节最后一位 "名嘴"--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主持人马鼎盛做完讲座之后,台下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军事也是一门艺术!"虽然军事表面看似与文化节 "风马牛不相及",但马鼎盛的讲座却让军事表现出了一种文化、艺术味道。从社区需要保安,延伸到国防建设就是一个大保安说起,从鸦片战争中洋人使用洋枪洋炮,说到军事装备在现代国防中的重要性;从有了精良的装备也不一定就能打赢战争,到如何进行战术部署;从"不战而屈人之兵"到软实力的较量……马鼎盛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前来听讲座的观众无不称"痛快"。市民中不少"军事迷"称,聆听这样专业又轻松的讲座很长见识。而马鼎盛带来的两箱书籍,也在半个小时内被市民抢购一空。 据了解,此次文化消费节期间,孙立群、何亮亮、马鼎盛的讲座实行售票制,每张票价50元,场场都有近8成的上座率。 最具高度:市场化运作文化消费节 此次文化消费节首次试行"行政主导、社会参与、委托承办、政府采购"的运作模式。与去年消费节有所不同,一是创新办展营运模式,探索政府扶持的市场化运作之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入社会力量办展,实现从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到"政企搭台、文化唱戏"的跨越。在此次文化消费节组织实施中,主办单位提供相应的组织协调、资金补助、政策优惠、后勤保障等服务,择优委托本市文化传播公司组织实施招商,其他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由于主题性强、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因此,在布展、气氛布置方面,采取公正公开的政府采购形式,通过社会采购,充分利用了优势资源。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郑集思在总结此次文化消费节时说,他认为此次活动的亮点不仅在于内容丰富,活跃了市民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还为企业搭建了展示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让企业参与筹备活动,发挥了文化中介机构的策划筹备功能。"今年政府的投入是40万,明年我们希望这个数目会减少,把文化消费节推向市场,完全市场化运作,如果参展企业有钱赚、运作机构有钱赚,就说明了我们的消费节成熟了。"郑集思说。 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王业群在参观了文化消费节后,也颇有感触地表示,文化消费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识,中山已经在推动文化消费上,走在了珠三角的前头,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让政府满意。 来源: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