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9月15日,中秋节刚过,市文广新局筹建办、中山纪念图书馆项目组6人前往武汉、郑州、太原等地,分别对湖北省图书馆、郑州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和山西省图书馆展开实地调研考察。这次出行是继7月中旬长三角图书馆调研基础上,带着种种疑问,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对内地几个近几年新建的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周边环境与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合等深入调研,采取边看边听、交流、思考和会后总结等方式,为进一步深化改进新馆项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9月的中山仍然热浪翻滚,一行人乘座火车轻车简从,一路向北,7天穿越大半个中国,越是向北,秋意渐浓。这次考察的图书馆有公共图书馆,也有大学图书馆,他们各有各的“亮点”,例如湖北省图书馆将各种报告厅、会议室、培训室、大堂、读者休闲区等凡是有视频播放的地方要实现互联互通,方便需要时读者可以从图书馆各个角落同步分享影音资讯。郑州大学图书馆机房设备间里将需要散热的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等集中在由机柜组成的一个密封小隔间里,冷气从中间进入,流向各个设备,热风从机柜后侧排到外面,达到冷却好且节能的效果。郑州图书馆动静分区和受控区、非受控区划分清晰,多媒体、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较先进,整个大楼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少儿阅览室的设计独特,有个性,色彩活泼明亮,还添置了许多适合少儿特点的人机互动设备,如竟猜树、互动投影、U-touch table、互动地板等小读者可以在游戏中增加学习的兴趣。而山西省图书馆建筑设计上借鉴了山西传统石窟的造型,与现代建筑风格交融,建筑融入更多的地方文化气息,馆内多个地方悬挂有80多幅山西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展出近30位山西文化名人画像等,处处可闻浓郁的山西味道。馆内设立两个内容丰富的专题展览“善积行远 三晋文源——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开馆纪念展”以及“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读者阅览之余还可以了解本省特色文化成果,是博物馆与图书馆的相互融合。
当地图书馆闻知我们是为新馆建设项目而来的,都相当重视,因为当年他们为了建设新馆也是到处奔波取经,深有感触。
新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与上级领导沟通、如何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装修单位沟通,如何申请和审核项目、准备招标文件等,图书馆人作为最终的用户在整个建设过程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介入,何时介入,怎样介入等等,都非常重要,也是考验图书馆人智慧的时候。
好几个馆特意安排参与当年建设项目的分管馆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热情介绍他们馆的建筑特色,毫无保留地亮“丑”,特别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也着重将各种遗憾向考察小组细细道来。
这次考察收获很大,与上次长三角考察略有不同,考察小组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图书馆在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发现了许多在设计阶段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借鉴和吸取教训,必须引起重视,在深化设计阶段进行改进,避免重蹈覆辙。例如某图书馆完全是“交钥匙”工程,图书馆人在设计施工阶段都不能介入,主体建设完成后再交图书馆装修,故暴露了许多不足,例如进出阅览室或书库的防火门门槛过高露出地面,读者出入稍不注意就会绊到脚。设计时层高预留高度不足,没有给消防、供暖制冷、通风等各种管线管道预留空间,以致产生空间上的压抑感,报告厅净空不足等;某些图书馆建设有天台花园,但防渗防漏雨问题处理不好,只能做些治标不治本的临时处理措施。一些图书馆没有规划好信息点、电源线与家具摆放的位置的,以致产生凌乱感;也有图书馆仍沿用传统图书馆空间布局,每个书库均设有防盗监测仪,安排人员值守,增加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小组成员每到一处,都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收获颇丰。考察结束后,小组召开了总结会,大家畅谈考察的体会和感受,并达成一致共识,这些综合意见将集中提炼,交由设计单位作更深一步设计参考。
这次7天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实地感知,也是灵感的碰撞,对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图书馆方案设计,推动新馆项目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调研人员有筹建办谭伯光副主任、图书馆吕梅馆长、陈文尤副馆长、冯乐祥副馆长、梁卫坤主任以及李均祥副主任。

参观湖北省图书馆的自动分拣系统

参观山西省图书馆的展览厅

参观郑州图书馆合影

参观郑州图书馆盲人阅读设备

了解郑州图书馆多媒体阅读设施

与郑州大学图书馆同行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