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下午,第598期“香山讲坛”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讲,本期讲座邀请了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兼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甘于恩教授,主题为《岭南方言与文化漫谈》,近百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我们所处的岭南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受江河湖泊、山岭及交通要道等地理因素以及移民、驻军、旧的行政区划等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方言。甘于恩老师从岭南的概念和方言的内涵入手,重点介绍了广东三大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的形成过程、地域分布以及这些方言的语言特点、文化个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以及传媒的力量,母语或许多方言已出现萎缩,甚至濒危。为此,国家正采取许多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开展方言文化普及和传承工作。甘教授所在的暨南大学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成立于2016年6月,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区的26所高校合作开展方言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了多种方言教材,最近在广州图书馆开办系列粤语培训班,广受读者欢迎。中心今年上线了微信公众号“语言资源快讯”,最近推出了“方言与美食”,各地读者用本地方言介绍本地特色美色。讲座中,甘教授现场播放了公众号推送的部分优秀方言视频,如晋江话版的《鱼羹胜》、梅县梅城版的《贺新年》、中山石岐话版的《童年的杏仁饼》、高州话版的《簸箕炊》、雷州话版的《东海苞萝》等,让听众感受到了广东特色方言以及地方饮食文化的双重魅力。
方言代表一种文化,方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仅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且还承载了一个族群思想智慧的结晶。因为有了语言的多样性,世界才多姿多彩。因此,保护方言,也就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讲座最后,甘教授希望大家多了解方言,了解地方文化,鼓励大家多关注“语言资源快讯”公众号,用自己的家乡话向大家介绍家乡美食,传播地域文化。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听众认真听讲

听众热情提问
撰稿:梁卫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