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中山纪念图书馆组织读者、志愿者代表前往肇庆四会,实地参观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中庭大型壁画《香山星座》的创作现场,了解《香山星座》壁画的创作过程,学习并体验马赛克艺术画拼接的制作过程。
《香山星座》巨型马赛克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唐晖教授领导的团队历时3年设计完成,高42.6米,宽4.4米,贯穿中山纪念图书馆地下一层至七层。壁画由60多名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师傅耗时3个多月制作完成,一共使用约200万颗马赛克,其中不少是经过反复打磨和裁剪的。
壁画既是独立的艺术精品,又是前面孙中山读书雕塑的背景。锦簇红棉中翠亨村映衬在孙中山雕塑身后,寓意着中山先生由此走出香山,走向世界,引领一批“敢为天下先”的香山人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为民族振兴、国家独立、人民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
《香山星座》壁画以中山为起点,讲述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挑选出26名代表性人物,在弘扬香山文化 “博爱包容、敢为人先”核心精神的同时,纪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山先贤。
在前往壁画制作工厂的途中,中山纪念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参加活动的读者、志愿者代表们进行互动,让大家提前了解《香山星座》及相关人物、文献资料等,从而增强读者对香山先贤的认知,引导大家更深入全民地参观和了解《香山星座》壁画。
到达壁画制作车间后,恢宏壮观成品壁画作品深深震撼了在场的读者、志愿者代表们。就连6岁的“阅读星爱阅锦鲤”陈孙悦小读者都不禁感叹:“这个壁画真大,真好看!”稍后,中央美术学院唐晖教授、中山市文广旅局卞树勇副局长、中山纪念图书馆吕梅馆长等领导及读者、志愿者代表共同为壁画“点睛”,并见证其收官。

随后,读者、志愿者代表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行了马赛克艺术画手创体验,有的选择自己心仪的图片进行拼画;有的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马赛克拼接出自己心仪的图像。盛夏时节,制作车间闷热、高温,没有空调,即便过了午餐时间,在场的读者、志愿者代表们依然投入地进行DIY。在车间师傅的耐心指导下,家长和孩子相互协作,将一颗颗马赛克小心地放到模板上。看着一颗颗马赛克拼成完整的图画时,大家开心不已。最后拿到自己作品的成品时更是感慨。

“今天参加艺术创作体验活动,孩子们增长了见识,接受了优秀文化洗礼,还了解了马赛克艺术作品的制作流程,亲身体验制作过程,收获颇丰。” “阅读星爱阅锦鲤小读者”蔡晓涵的爸爸蔡教武先生说,这不仅是一次‘体验学习之旅’,也是一次‘文化艺术之旅’,“我们期盼今后能参加更多类似的活动”。

此次活动也是我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等文件精神,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书香中山”,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以及开展中山市青少年阅读志愿服务培力计划的重要举措。中山纪念图书馆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读者、志愿者代表对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建设过程特别是文化建设过程有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图书馆更好地发展出谋划策。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青少年阅读志愿服务培力计划的阅读推广志愿者代表、“我是小小图书馆管理员”的小小图书管理员及家长们等志愿者代表,增强志愿者热爱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自豪感。同时,也借此机会让广大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中山,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挖掘中山文化,传播中山文化,一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心协力将中山建设成为更加文明和谐、幸福美好的城市。
【延伸阅读】
1、《孙中山文集》孟庆鹏编;团结出版社(2016.10出版)

本书集作者30年研究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学术功力完成。全书参校了迄今为止多个版本的孙中山著作。栏目编排内容清晰,便于阅读搜索;文字校正准确,便于作为资料留存;文章标题选取精炼,便于提炼中心思想。是目前所见极具史料价值和参考作用的一部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文集。全书分为七个部分:三民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和政党、国家和民族、经济和建设、道德和文化、革命和生活。每个部分的文字编排,以孙中山先生写作、演说或谈话的时间为序编成篇目,并参校了迄今为止多种版本孙中山著作。
2、《中山历史文化丛书》全3辑 中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珠海出版社(2002、2004、2008出版)

中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星移斗转数百载,一代又一代中山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奋斗,他们在平凡中书写历史,在平凡中创造神奇,所积攒的厚重文化,足以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文化的积攒不仅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脉传承,弥足珍贵。本丛书集结了中山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心血、智慧和热忱,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孙中山的故事、香山往事等内容。
3、《郑观应集》夏东元(等编)中华书局(2013.12出版)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首次提出了商战思想,是集中反映了近代改良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夏东元编著的《郑观应集(共8册)》收录郑观应关于改良思想的全部已刊著作,包括《盛世危言》、《盛世危言后编》、《救时揭要》、《易言》、《罗浮偫鹤山人诗草》等,附录详细的生平资料和编者根据多年研究成果编纂的郑氏年谱,搜罗完备,标点准确,堪称郑观应著作的权威定本。
4、《西学东渐记》(清)容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出版)

本书为容宏晚年用英文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书中回顾了容氏一生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饱含着他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忧心瞩望。作者纵横四海,遭遇众多世界大事,对祖国的忠诚却始终不渝,加之其在西学东渐与维新自强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触目所在,都是中国近代变革的丰富细节,本书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著。
5、《苏曼殊全集》苏曼殊著,柳亚子(编订)哈尔滨出版社(2016.4出版)

《苏曼殊全集》收录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译诗、书札、翻译小说等,还有章太炎、刘季平、陈独秀、柳亚子等名家的回忆怀念文字、诗词、序跋等。本全集全文由柳亚子先生誊录后铅排,珍贵性自不待言。1947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85年中国书店曾影印出版。《苏曼殊全集》根据北新书局版本转为简体字,对原作作了精心校对,给诗词加了标点,并将原来的四册合为一册。全书装帧雅致,是迄今为止难得的“全集”。
《苏曼殊全集》既方便阅读,又是收藏及赠送佳品。
6、《谈往事》王云五(著),中华书局(2015.6出版)

本书共收录十六篇文章,基本涵盖了作者人生中的各个重要阶段,以及与孙中山、蔡元培、张元济、吴稚晖等民国名人的交往情况,对作者早年自学、经营商务印书馆、进入国民政府参政及1949赴台以后的活动等情况都有很多的记叙。
7、《粤乐宗师吕文成》吕文成,缪文森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4出版)

本书前半部分收集多年来社会各界在报刊上发表的研究或纪念文章,后半部分收录吕文成创作的所有作品134首,对吕文成的生平事迹、各界人士对吕文成及其作品的评价进行了较全面的记录汇总,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8、《清华校长唐国安》唐绍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4出版)

本书从20世纪社会经济及文化等环境出发,通过充分发掘史料,围绕唐国安家史身世、留学教育、洋务工作、路矿建设、新闻舆论、社会改良、宗教活动、外交活动以及教育事业诸方面的实践与心灵感悟,阐述他对留学报国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书中不乏对中西文化交流、中美人民友谊的探讨与反思,对清华创建初期历史作了较详细的记述,尤其是对庚款退款和留美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充分的叙述和辨析,并从中探寻清华很好爱国传统的历史根源,为今日的留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
9、《走向自由 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本书编委会(编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6出版)

本书是对古元的艺术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书中收录了画家版画、水彩共100多幅作品以及画家生平艺术资料和图片。《走向自由 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主要着眼于古元版画艺术与水彩画艺术的全面研究,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梳理出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前后不断转化的过程,这对于我们了解二十世纪新兴木刻版画具有深刻意义,对于古元的研究以及版画、水彩画创新具有深刻的意义。《走向自由 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的出版可让读
者全面的了解古元的艺术特点,对完善艺术史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10、《亮节高风:方人定小传》陈继春著,岭南美术出版社(2015.8出版)索书号:K825.7/1152

本书以文学性的叙事方式讲述方人定的活动及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内容包括:追梦时代、学艺东瀛、鹊起羊城、焕发新风、高风亮节等。
11、《方成自述》方成著,大象出版社(2003.9出版)索书号:K825.7/1122

本书作者描述了自己的人生。通过此生无巧不成书、我这个“败家子”、最初的漫画路、与妻子一同走过的日子以及难得一乐五个专题,收录作者40余篇文章。
12、《梨园生辉:任剑辉唐涤生--记忆与珍藏》玮銮,张敏(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1.1出版)

2009年12月20日至2010年9月27日,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名为“梨园生辉──唐涤生与任剑辉”的展览,分別展出唐涤生的剧本、书法、画作、印章等;和任剑辉的戏服、衣箱、便服、饰物等,务求透过两人的生活细节,更立体地呈现这两位粤剧界巨星的丰富形象。本书旨在将展览的内容和意义放在书的载体上。书的上编找来九位对香港粤剧有深厚感情的研究学者,分别撰写参观后感,或补充,或阐述,与展览互动,可见共鸣,并附以总馆长黄秀兰女士的一篇总结回顾。下编则以文化博物馆提供的照片文字资料,再分别收获其他对任剑辉女士及唐涤生先生别具意义的物件,分章编排,并补上有关专家的鉴赏,以物透情,让读者能见其物而思其人之多姿风采。光碟包含“仙姐忆故”,“宝珠感戴”,“阿嗲铭念”,“戏迷心曲”四部分。
13、《黄苗子自述》黄苗子(著);大象出版社(2003、3出版)

本书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我绝不是一个英雄”、“从香港到上海”、“人在漩涡中”、“美与丑的感应”,本书图文并茂,由作者讲述了从童年到暮年一生的经历。从他的讲述中既可以窥探当时的历史一隅,又能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体味感悟,受到启发。
14、《画坛师友录》黄苗子(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出版)

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与美术界师友的往来见闻落成文字,论及三十余位艺坛精英,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朱屺瞻、李可染、张光宇、叶浅子等。作者不拘体例地畅谈画家的生平、言行、艺术创作、生活轶闻,文字雅畅,描画了现代中国艺术化、发展、融合、流变中的鲜活面孔,呈现了盛名与巨制背后学期的艺术灵魂。不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时世,充分体验其中况味且深谙艺理人,难以记述得如此生动、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