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少儿图书馆 -> 荐书台 -> 正文

“新发现·科普书单”系列图书分享

时间:2023-01-20

为了促进全民阅读,引导读者阅读优秀图书, 充分发挥优秀图书在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推动形成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文化氛围,我馆向读者推荐系列国内外获奖图书书目,供读者参考。欢迎各位读者来馆借阅!


“新发现·科普书单”简介

“新发现·科普书单”于2022年在上海创立,该评选推荐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协会担任指导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等为支持单位。活动以“科学照进未来”为价值主张,以“专业、公平、透明”为评选原则,致力于汇聚全国科普好书,定期推出具有评选公信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的全国性科普书单。“新发现·科普书单”分为“科学人文”“科学生活”“科学少年”三个子书单。书单每季度发布一次,并在每年年末推出年度书单。

首期评选活动于2022年12月完成,并于2023年1月1日由多个平台联合发布。此次活动共评选出18种图书入选三大子书单,两种图书入选“致敬经典”特别书单。  


“科学人文”子书单

1、《未来500年:迈向太空的生命工程之旅》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梅森

译者:何万青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V11/162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太空宇航员血液、骨骼、基因等变化的研究,以翔实的一手资料和前沿的生物科技为基础,把科学家的严谨务实和星辰大海的愿景通过10年、20年、50年、100年、500年的跨度铺开,铺陈每一个阶段面临的生物科学、宇航科学和围绕人类身体的诸多挑战和应对之道。

2、《一只早飞千年的鸟》

 

作者:黄卫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讲述中国古代气候观测和测量科技在世界气象科技史上的先进性为主,并观想当时的历史及人物背景,以视觉系统设计科技信息图,展现测风神器“相风铜乌”,古代测量雨量的工具天池盆、圆罂,从“琴弦测湿”到“挂炭天平”再到“鹿筋吸湿”等各种观测和测量风、雨、雷电、温度、湿度和古气象台等的装置和科技。

3、《未来黑科技通史》

 

作者:(美)莱斯·约翰逊,(美)约瑟夫·米尼

译者:新宇智慧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书号:TB383/158

内容简介:

    本书跨越科学、经济、历史,NASA物理学家莱斯·约翰逊和纳米技术领域科学家约瑟夫·米尼将带领读者俯瞰一整部新材料科学发展史,把握近几十年来令人兴奋的创新浪潮,前瞻式了解石墨烯在人工智能、星际探索、基因工程、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正在创造的奇迹,深刻洞察现代文明即将面临的崭新纪元。

4、《大脑传》

 

作者:(英)马修·科布

译者:张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马修·科布以脑的隐喻为切入点,介绍了人类脑的认识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以及那些做出伟大发现的科学家。从心智源自心脏的观点到把脑视作机器的机械观,从电与神经活动的关系到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学说,从神经信号如何表征信息到脑功能的局域化定位与分散式分布之争,从把脑看作一成不变的电路到把脑视作一个具有可塑性的网络,作者历数了人类对脑认识的曲折演进历程,讲述了脑科学研究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勾勒出了一部群星闪耀、波澜壮阔的科学史诗。 

5、《科学的画廊:图片里的科学史》

 

作者:(英)约翰·D. 巴罗

译者:唐静,李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200余幅科学史上的图片,这些图片代表着科学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从简单的图表到第一张世界地图,从手绘图、照片到计算机成像,本书回顾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历史转折点,以图片讲解知识,展现人类科学思想发展史中的高光时刻。同时,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科学底蕴,以散文般优美而简洁的笔触,为一幅幅科学图片做了精彩的诠释与注解,展现了它们的深远意义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个个启发性的科学故事,为喜爱科学、历史、艺术和哲学的大众读者打开一幅别开生面的科学画卷。

6、《天上疆域》

 

作者:李亮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索书号:P114/2

内容简介:

 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观测星空,人们通过辨识恒星组成的图案,将夜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绘制成星图,以此来描绘天上恒星的分布与排列组合。星图是研究和学习天文学的重要工具,星图中蕴含着人类无穷的智慧与想象力。那么星图中又有哪些浪漫而又神奇的故事在等待着我们呢?本书让读者了解到星座起源与确立的过程,不同的星空文化是如何相互交织的,透过传统星图又能领略到哪些科技与艺术上的融合。

7、《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

 

作者:汪品先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一连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阐述科学的文化本性。书中避开了传统的正面介绍,先从科学家的错误和争论入手,进而分析科学家的性格和他们的艺术情结,通过知名学者们的生平逸事,从侧面刻画科学家精神。科学趣闻则先后围绕空间视野和时间尺度分别展开。


“科学生活”子书单

1、《新药史话:从万能药到生命科学前沿》

 

作者:彭雷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万能药的泛滥,谈到炼金术推动化学的创立;从有机化学的发展,催生化学工业革命,谈到医药业从染料工业中诞生;从量子化学的发展,谈到蛋白质和DNA结构分析技术的发现,及其为生物技术革命打下基础。科学家在各个前沿竞争,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科学研究竞赛以及各种争议层出不穷,新药(疫苗)的竞赛引发连绵不绝的诉讼……本书中均有所涉猎。

2、《碳如何玩转地球:从万物起源到现代文明》

 

作者:罗伯特·M. 哈森

译者:董汉文,曾令森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深碳观测计划”(DCO)的科普结晶,地球科学家罗伯特·M.哈森领导了DCO这项重要而意义深远的工作。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罗伯特·M.哈森带领我们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从碳循环的视角见证地球和生命的演化,同时融入了新近的科学成果以及背后充满惊险和趣味的科学故事。作者以碳在土、气、火、水中的流转为线索,巧妙地将这四大元素与交响乐的四个篇章对应,将众多科学家的开创性发现融汇为一部万物演化的交响乐!

3、《人工智能未来简史:基于脑机接口的超人制造愿景》

 

作者:杨义先,钮心忻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基于神经生物学、脑科学、微电子学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成就,向读者展示玄幻的内涵型人工智能愿景。也许在将来的某天,你能在瞬间学会偶像的任何技能,任何人都能轻松掌握既有的知识,轻松与他人进行不动声色的意念通信。如此愿景到底能否实现,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以及何时能实现等,其实都主要取决于脑机接口的进展,即人类能否精准而全面地检测、提取、产生、复制和输入相关神经元的电脉冲,激活或重组某些神经回路。

4、《中国味道:香料与调料的博物学》

 

作者:周文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大约50 种调料、香料的历史,从古到今,人们如何在各自的文化中认识、利用它们,以及如何赋予它们文化上的意义,作者试图从全球文化比较、跨学科的角度看待它们。结合当时的古诗文、绘画、雕塑、植物手绘等艺术作品,作者描写与分析了它们从西到中、从南到北的多样化传播路径,在实用和象征两个层面发生的演变,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影响因素的互动,如何在艺术、园林、饮食的图像和文字叙述中被表现,最后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理解的这番模样。


“科学少年”子书单

1《孩子看得懂的天工开物》

 

作者:大眼蛙童书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N092/137/1~4

内容简介:

《孩子看得懂的天工开物》(共4册)是一套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通过精美的手绘图和言简意赅的文字,为孩子介绍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伟大成就,展示了中华古代科技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全书共4册,17章,包括吃喝有学问、穿衣和出行、传统手工艺、冶铸造兵器等分册,从农作物播种收割、制盐、制糖、榨油、养蚕、织布、染色、造车船、造纸墨、烧造陶瓷、酿酒、发掘珠宝、提炼五金、铸造、采矿、打造刀斧、制造火器等方面,详细展示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在“四大发明”之外,更多的了解古人了不起的科技成就。

2《微观星球: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

 

作者:吴成军,刘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数码显微观察的套装图书,由生活篇、细胞篇、植物篇和动物篇组成,囊括数十个主题。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作者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近千幅令人惊艳的数码显微镜原创图片,为读者带来了微观世界的美和专业的科学知识。生活篇紧密联系我们日常接触的环境,如水体中、空气中,甚至我们人体中生活着的微小生物,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存在状态和运动特点进行了介绍。细胞篇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组成物质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法则。植物篇介绍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以及它们的部分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动物篇包括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们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进行了介绍。

3、《九章算术(少儿彩绘版)》

 

作者:郭书春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内容简介:

    《九章算术》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也是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者介绍了《九章算术》的时代背景、编纂过程和伟大成就,并打破时代与语言的壁垒,从原书246道例题及近百条晦涩抽象的术文中汲取精华,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全书还配有数十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数学,读懂《九章算术》,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进化史诗16讲》

 

作者:冯伟民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地球生命演化史上16大主题,生动再现了地质历史中特定时代的生物风貌及与环境的关系,有趣地解读了国内外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的新研究进展,尤其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取得的非凡成就,是一部生动讲述科学探索故事,诠释新演化知识的科普佳作;也是一部涵盖地质、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匠心之作。

5、“中国高科技成就绘本”系列

 

作者:徐敏

出版社:中国中福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套图书包含《空间站里有什么?》《胖胖的胖五,冲吧!》《大飞机的小秘密》《深海的秘密我知道》四本分册,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小读者讲述新时代中国在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成就。

6、《欢乐数学之疯狂微积分》

 

作者:本·奥尔林

译者: 唐燕池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28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示了微积分这种语言,它可以解决我们人类每天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爱、风险、时间,以及最重要的事情——“变化”。书分为“瞬间”和“永恒”两部分,从夏洛克·福尔摩斯到马克·吐温,本书发掘了微积分、艺术、文学和一只与猫王同名的柯基犬之间的联系,向读者展示了奇怪的符号、疯狂跳跃的逻辑以及微积分的真正用途。

7、《化石密语》

 

作者:戎嘉余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化石里藏着地球上逝去的远古生命留给我们的“密语”,它们书写着地球曾经的模样。本书创新性地将化石及生命演化故事以通俗有趣的文字、大量精美图片、近百个精彩科普视频相结合的融媒体方式进行呈现,妙趣横生,拉近了古生物学与读者的距离。本书还特别设置了“发现·中国”栏目,将一系列震动世界的中国古生物学成果展示给读者,这些重要成果背后还隐藏着少为人知的科学发现故事,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化石的方法,还能真切感受他们孜孜以求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怀,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致敬经典”书单

1《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作者:(美)约翰·M. 巴里

译者:钟扬,赵佳媛,刘念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索书号:R511/17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大流感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记述了有史以来极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还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2、《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韩启德(总主编)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内容简介:

    鼻孔从哪里来?一张纸最多可以折几次?为什么同班同学中常有两人生日相同?时光能倒流吗?为什么毽子和羽毛球都要插上羽毛?为什么雷雨后空气格外清新?为什么暖宝宝会自己发热?一天到底有多长?人类能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吗?如何给珠穆朗玛峰测“身高”?地球为什么会自传?为什么海洋鱼类变傻了?为什么流行性感冒会牵连到太阳核聚变?除了男女,还有第三性别吗?为什么高兴时会又蹦又跳?故宫到底有多少栋房子?网络游戏是怎样把人吸引在网上的?机器人将来会取代人类掌控世界吗?《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带小读者用科学的方法,以科学的思维,去探究各种各样的“为什么”,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像工程师那样解决问题。

上一条:中华读书报2022年度十佳童书推荐
下一条:书目推荐|陈伯吹国家儿童文学获奖作品(2019)